第1844页(2 / 2)
听说,你被雷仰棣厌弃,不想沦为弃妇,故而才答应和离?韦太后的开端显得并不那么友好。
任瑶光却心平气和,甚至还带着几分夸耀的口吻:这只是妾身有心散布说辞而已,事实上表兄对妾身情深义重,非但不以妾身为累赘,更许诺终生不离不弃,然而妾身心怀志向,并不甘如芸芸众生,故而坚持和离,表兄不愿勉强,无奈应允,但妾身却不能曝露欲望,恳请表兄配合,表兄又再答应担当无情无义之名。
韦太后的唇角抽了几抽,打量任瑶光的气色神韵,见比数年之前果然再增妩媚风情,心中越发不喜,强忍住,虚靠着榻栏,淡淡问道:你说你手中握有凭证,能够证实皇后早存叛逆之意,究竟是什么凭证?
是一个故人。任氏嫣然一笑:长平公主,谢莹。
这个答案大出韦太后意料,她终于不再漫不经心,甚至将身边的心腹宫女也打发出去,这下当真成为两人之间的密谈,但她努力不让神情显得急切,她闭眼足有十余息,又再缓缓张开,目光突显冷厉:莹儿?你知道她现今身在何处?
潼关之战,长平公主留守长安,宇文盛、贺湛等人起事那晚,公主为奸逆所擒,被当作人质,要胁突厥将领伊力弃守玄武门,数万宫卫束手就擒,长平公主亲眼目睹妾身表兄相随袁葆响应起事,后公主在伊力拼死护卫下,饶幸逃出禁苑,然而那时兵荒马乱,谢公等等又不在城中,公主无处藏身,所幸公主想起妾身,深知妾身对太后一贯耿耿忠心,必不肯附逆,冒险来投,又庆幸表兄身负重伤,一时不能顾及妾身行踪,妾身冒险将公主、伊力收留,后转移至安全之处,至今未被察觉。说着话便取出一物,上呈太后过目:此乃长平公主贴身信物,为太后当年赏赐。
韦太后并不验证信物的真伪,事实上谢莹是死是活对她而言根本无关紧要,一枚自身难保的棋子,太后当然不指望谢莹还能助她东山再起,她关注的仍是十一娘的忠奸。
莹儿难道有凭证,证实当今皇后早怀不臣之心?
太后可知,英国公世子早已怀疑天子在潜邸时便图谋不轨?长平公主当年,正是因为徐世子提醒,方才怀疑柳皇后与天子早便暗通款曲,两人也曾经提醒太后干脆斩草除根,但太后因为信重柳皇后,以为长平公主与徐世子乃杞人忧天,一直不曾引以为重。
任氏这话道破太后过度自大以至于执迷不悟终于养虎为患的心病,让太后大是懊恼,怒道:他们之猜疑均为揣测,何曾拿出真凭实据?更何况徐修能,首鼠两端小人耳,他若真是耿耿忠心,岂会见风使舵,若非他举荐姜导,贺烨怎么能如此顺利兵出潼关!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