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6页(2 / 2)
元得志于是就这么被撸了门下省侍中的官职,现场韦元平、谢饶平等不敢任何异议。
事实上帝王虽说一般不会无缘无故处臣子以死罪,往往贬黜申斥也不该随心所欲,但宰相的黜免却并不一定需要确凿的罪名,当然如贺洱一般,没有掌握实权,罢免重臣会有诸多阻碍,但贺烨显然不同于贺洱,他不等登基大典,便用陆离架空韦元平,将柳信宜安插入门下省,授贺湛吏部尚书之职,这时不过撸了一个不经科举入仕,完全依靠韦太后提拔,便高居相位的元得志而已,莫说那些见事不妙打算改弦更张的太后党徒,就连谢饶平这一类死忠,也不敢提出异议。
因为在王淮准等真正的世族眼中看来,贺烨既然夺得权位,打压太后党徒是理所当然,无伤世族利益,甚至提供了他们机遇,他们当然会赞同贺烨,行为这顺理成章的第一步朝堂人事变革。
不过贺烨打压太后党,甚至根本不屑于列张谬过,虽也没将元得志问罪处刑,但行事果辣已见端倪,这当然让太后党胆颤心惊,不过君臣之间,从来也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怕诸多世族,也未必乐见强势之君这一横空出世。
治国,当然也不能仅靠帝位之上的君主,打压太后党不难,难的是接下来的擢选才能,把合适的人才放在合适的位置,而所谓合适这一标准,又是难上加难。
中书省的领衔者,连陆离都难以担当,这也是贺烨没有急着革除韦元平的原因。
贺湛此时告诉十一娘:圣上打算启用崔公,但崔公拒绝了。
至于薛公,既有陆离选入中书省担任要职,他这祖父当然不能再任职中书省长官。
十一娘这时却并不是真正关注朝堂人事,她笃断贺烨必怀主张,纵然信任如陆离、贺湛,甚至包括尹绅、邵广等等从龙有功之臣,不过他们同时也是王妃党,贺烨既得九五之位,平衡党势自然理所当然从此再无晋王系,曾经同舟共济的主臣,会渐渐疏远。
这无关帝王无情,也说不上鸟尽弓藏,这就权势场的规则,无奈,而又必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