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6页(1 / 2)

加入书签

我跟你说匡兴,你倒说起筱丫头来,他们虽是父女,两件事却风马牛不相及,王妃又在烦恼什么,竟如此魂不守舍。

还不是长安城之风云诡变。十一娘长叹一声:承德年间,因铁勒郡主之死,杜侍郎公然力主天子质问铁勒部,我便担心他或许会引火烧身,后听杨公告知,原来蜀王对杜侍郎忌防甚深,早设计引太后猜忌于杜侍郎,故而我授意十四兄,让他暗会王相国,提醒杜侍郎莫中蜀王奸计,然则杜侍郎忠于正统,固然明知蜀王在后算计,竟依然力主天子亲政。

贺烨蹙眉道:杜公耿耿风骨,恪守君臣之道,明知祸患,却宁死明义。

太后设计陷害杜公,却不亲自动手,将刀柄交予天子,我想,太后已然洞破蜀王用心,然而虽知杜公并未投诚蜀王,然则却在天子阵营,依然不肯放过,杜公这回,万无生机,可叹他耿耿忠心,舍身取义,却反而被太后利用,置天子与劣势。

蜀王既要借太后之手铲除杜渐宏,理当意会天子,却没想到太后并未中计,虽为杜渐宏布下死局,反而让天子审断,就算蜀王恍然大悟,此时此刻只怕也难以再阻止天子了,大明宫毕竟是在太后手中,要阻断蜀王父子之间的联络,当然易如反掌。

天子倘若处死杜渐宏,怎不让正统派寒心?届时韦太后再察明杜渐宏是为奸细陷害,摆出证据,天子断事不明,以致忠臣含冤,有什么资格正式亲政?杜渐宏不因与蜀王之间仇隙逆弃天子,反而力主天子亲政,甚至不惧以死相争,却没想到反而让韦太后得利,实在让人叹息。

十一娘虽然推断出事态走向,奈何到此地步,也无能再救杜渐宏这忠臣性命。

果然,未过多久,再接京都密报

天子贺洱主政首秀宣告失败,他自以为公正无私地处死了通敌叛国的罪臣杜渐宏,纵然不少臣公跪恳明察,亦无动于衷,下令将杜渐宏腰斩夷族,不想判决才下,杜渐宏便死于狱中,有人主张以死申冤,天子却咬定畏罪自尽,争执不下,急于求成的天子竟然下令要将为杜渐宏鸣冤的几个大臣以同党处罪,反而是谢饶平、韦元平等反对,三番五次恳请明察此案,就连元得志也拼死力谏。

奈何蜀王为保元得志这枚暗子,连天子都未知会,贺洱不知元得志实为蜀王党,以为他乃太后忠臣,根本便没有领会元得志的暗送秋波。

此时突然又有一间佃落网,供认原来是受突厥指使,挑生大周内乱,致使太后、天子反目,认为太后老道、天子愚顽,若天子亲政,长安不攻自破。

杜渐宏一案峰回路转,天子闹得灰头土脸人心背向。

这时便到韦太后展示高风亮节的时候,不仅为杜氏一族平反,追封杜渐宏为忠正公,亦没有再度阻挠天子视政,不过,她这太后仍然有辅政大权。

然而政事堂诸相,仅仅王淮准保持中立,一国军政,又怎有贺洱置喙之地?主断权仍被韦太后一手把控,龙椅上的天子无非摆设而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