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1页(1 / 2)
这话当然不是危言耸听。
徐进等人当日亲耳听闻晋王妃与王横始一席谈话,也知道朝廷必会借着这次云州王内乱,彻底收归兵权,他们虽然愤恨晋王妃有负自家主将义气相待,甘为韦太后帮凶,却亦明白晋王妃的确是冒着巨大风险,才隐瞒朝廷庇护主将不死,但这事万一泄露,乃至于影响太后大计,晋王妃的确只有一条死路,晋王妃若死,主将还哪有生机?
他们甚至想到,就算主将平安回归云州,苇泽关危急已解,云州二十万军队又怎能抵抗武威侯部奉令追剿据一方称霸?更不说主将身负重伤,新近继权,麾下如董氏等部将并非忠义不二,尚有十万募军并不心甘情愿追随云州王对抗朝廷?若换王知礼,必定会撤出云州投效突厥,可徐进深知王横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屈服于异族!
云州王虽有称霸之图,然而此时的确不是时机举事,但朝廷对他们的容忍又已到了极限,徐进首先考虑的不是霸业,而是怎么才能让王横始先逃避这场祸乱,毕竟人只有活着,才能争取将来。
所以他们并没向鲁护坦诚相告,因为他们要比晋王妃更加明白,鲁护侧重的究竟是什么,他们不会亲手把主将推入这场九死一生的浩劫里。
又说鲁护,再一次确定王横始的死讯,纵然心如死灰,不过晋王妃却没有体恤他此时沮丧的心情,毫不客气再插一刀:鲁将军,朝廷紧跟着便会任命将官,接掌云州兵权,将军等多数云州王旧部,只怕不能继续留任了,将军可有主意?
这一刀俨然刺得鲁护肝胆欲碎,冷笑道:朝廷欲复云州,王妃应当早便知情,却坐视冷眼,如今还为逼迫之事,足证某从前猜疑不差,王妃可知某亦曾劝阻大郎提防于你,不逐安东军于幽燕之外,方能牵制朝廷收归兵权之图,然大郎到底不曾因为私欲功利,坐视王妃之困。
若论私交,我的确有愧王郎将,但涉及权谋,王郎将又何曾坦言其有称霸之图?云州王既存不臣之心,与我便乃异路之敌,鲁将军既早已洞若观火,如今当知,愤愤不平并无意义,云州王,败局已定了。
王妃就如此肯定?王知礼虽被处死,大郎又不幸罹难,然都督还有子嗣!鲁护怒极悲极,又是重重一擂膝案,脖颈上青筋都突显出来。
十一娘却不惧他此番情态,冷静如初:其余庶子,可有威望震服旧部?
倘若王横始活着,鲁护等部将共证其为王进谷属意,云州旧部纵然不是尽皆心服,然则并无借口质疑,或许不会产生动乱,王横始假以时日,或许不愁赢得人心所向,可如今王横始这个合法继承人,已经是被证实卒亡了。
鲁将军能杀王知礼,慑服旧部,乃是因其确犯弑父杀侄大逆不道之罪,属罪有应得,然而正因如此,云州王十万旧部,众所皆知王都督生前,属意为长房嫡孙,鲁将军若举庶子继权,旧部可会心服?届时纷纷质疑鲁将军意欲操控傀儡,实怀夺权之心,云州王一部军兵,必将分崩离析,更不说众志城诚,追随鲁将军违抗朝廷,担当谋逆之罪!鲁将军难以抵抗朝廷征伐,固然可以舍云州而去,流亡在外,然如此一来,岂不向天下明示王都督曾有逆意,云州王必被朝廷治罪,王都督、王郎将必落得死后难安尸骨无存下场!鲁将军若行此举,方为导致云州王万劫不复之罪魁祸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