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85页(2 / 2)

加入书签

下人不识我,难道左氏也认不得我?她可点明我是晋王府媵人,却还不依不饶索要请帖,何曾将我当作故交了?

薛氏眼前又是一花:当真狂妄,元相国在大父面前一直以晚辈自居,元氏不过与我一辈人,竟然将婶娘称作左氏,她真当她是晋王正室嫡妃不成!

于是说出的话,也就开始了绵里藏针:元媵人也莫怪婶娘,她也是听信下人误传,以为大母寿辰,竟然有人登门闹事,元媵人若早说明身份,迎客管事也不至于误解,婶娘一贯当媵人为自家晚辈,故而方才一、二埋怨罢了,说来说去确是一场误会,媵人既然兴致勃勃而来,想必也不会因为这桩误会耿耿于怀,否则妾身可不敢这时就让媵人给大母拜寿了,不瞒媵人,大母今日可是将大小事宜交给妾身主管,若媵人不消怒气,在大母面前告我一状,大母怪罪事小,若是因此影响了心情,我可就是不孝了,倘若媵人还未消气,莫若在这时打我两下还好。

薛氏前半段话,实则是将责任推给了元氏,后来强调毛夫人会动怒,也是有警告的意思,不过后边大半段说得相当婉转,又不称阿慧,改称媵人,其实也是在提醒元氏应有自知之明。

奈何元氏想法玄奇呢?根本就听不懂薛氏的言下之意,只想道:还以为我如今是待嫁闺阁,口口声声称我小名儿?若早称我品阶,我也不至于这样恼怒,毕竟你那丈夫,不过是个白身,你也并非命妇,有什么资格对我用旧时昵称!

这样一想,歪打正着,倒不斤斤计较了,却真伸手打了薛氏两下,虽没打脸,两巴掌拍在薛氏肩膀上,又将她打得眼前一花。

几乎忍不住发火了,却听元氏说道:好了,我也打过了,便不再埋怨阿薛。

薛氏:

我今日来,可与柳妃无关,不过经过附近,听闻毛夫人过寿,想着毛夫人到底是我长辈,我也应来道贺,没想到那么多,险些闹出过节来,确也是我考虑不周。

薛氏眼前金星接连冒个不停,狠狠掐了掐手掌心,让自己冷静下来:看来元氏与晋王妃矛盾不浅呀,竟公然称柳妃?那可是她主母!不过也好,她与晋王妃越是闹得厉害,说不定越有利用之处。

紧跟着又是一番讨好,当到毛夫人跟前,赶忙说到:大母瞧瞧,今早还念叨元媵人呢,媵人这时可不就来了?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