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24页(2 / 2)

加入书签

是该提警敲打一二了!

毛维挨了太后训斥,心里也是极度憋屈,高崖峻至少还算经史扎实,不像那个冯绝顶,才收到东灜四杰将往挑战的风声,竟然落荒而逃,连应战的勇气都没有,几斤几两可想而知!但毛维自然也明白辩解无益,只将东灜四杰恨之入骨,这时谏言道:区区小国之使,竟敢对我大周出言不逊,理应治罪,并驱逐出境,还当申斥日本国!

毛维原本以为这番谏言正中太后下怀,哪知却收获了更加严厉的训斥:你就这点出息!因为才不如人便治罪使者,岂是我大国风度?倘若我大周士子果真都是高崖峻之流,也怨不得使者出言不逊了!真为这些微小事就大加申斥,那才是彻底颜面扫地。

难道太后竟然能容蛮鄙挑衅?毛大相国目瞪口呆。

只太后态度虽然严厉,却仍留给了毛维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交待道:与其治罪申斥,莫若让那东灜四杰自省狂妄,明白并非我大周再无名贤,不过是他们未曾棋逢对手。你来操办,让东灜四杰主动往上清观挑战,胜过高崖峻算什么本事,王七郎与薛六郎才算名符其实家学渊源之世族子弟,倘若再占上风,才有资格称东灜才子远胜大周文士!

第264章 上清观士子宴

曾经盛极一时的上清观士子宴确是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尘封记忆,以致于当杜涛、李渔两位最先收到莹阳真人的邀帖时都有些愕然,更不说眼下的年轻士子们,多数只是从长辈口中听闻过当年盛会的情景,而无缘参与其中,因而当收到突如其来的邀帖时,一时之间都是无比兴奋。

莹阳真人虽然应允了举宴,然而却实在没有多少闲情筹办,是以将一应琐碎都交托给杜、李两位近交,因而李渔的同门师弟柴取自然便在获请之列,他这时寄居在英国公府,无论如何都不会再将徐修能抛之脑后了,这日是与徐修能一同赴会,然而与绝大多数宾客不同,柴取看上去实在有些意兴阑珊。

他是应万年县试,原本对榜首之位踌躇满志,未开考前,就听闻王宁致与薛陆离竟然恰好也在今年下场,却与他失之交臂,柴取只觉十分惋惜,倘若能在县试时就力压这两位一头,来年省试不仅及第,甚至争夺状头都大有期望。

却没想到即便未遇两大才子,柴取竟然也没能如愿夺得县试榜首,而县试除评出榜首外,并不会再排其余名次,今年万年县试取中共三十三人,除了高崖峻,其余三十二人无疑尽皆位于同一水平县,这让自负才华的柴取大觉失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