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页(2 / 2)
十一娘受了礼,赞了几句堂姐心灵手巧,倒真心关切了几句:胜州路途遥远,又为藩镇远疆之地,姐姐这一去,难免会受些清苦了。
夫郎与阿家皆在胜州,我自当跟去侍奉,大母特意交待了族中兄长送我前往,不会有什么险难。茵如浑不在意,看上去是真不介意边关艰苦。
好在姐夫进士及第,至多守选三年,待授了正职,就算不能回长安,应当也是安宁州县。
十一娘若有所思说道:其实姐夫根本无需远投藩节,他又不是明经中试得守选七年。
十一娘知道茵如夫君郑敏,本是因为行卷所献策论而获柳信宜赏识,不惜提携了一把,故而才能高中,后来又成了京兆显望之婿,其实守选也许根本不需三年,然而郑敏却自请投往藩节帐下磨练,声称诗赋经史学得好,不代表就能当好官员,与其将三年光阴浪费在攀交权贵自荐上,还不如往地方实践,他甚至不愿打着体验民情政令的旗号游山玩水,而是选择了多少士子明知是条捷径却畏苦而放弃的远投藩节,更让人讷罕的是郑母,眼看着儿媳因为义母侍疾不能侍奉儿子,自己虽上了年纪,也不惧边关苦寒动乱,坚持随儿子同往。
这时十一娘有意埋怨郑姐夫,其实还是想试探茵如心里是否真不介意。
夫君有鸿鹄之志,才不愿安于享乐一心只靠阿父提携,能得此良人为夫,确是我之幸运。茵如这话说得毫不犹豫,却又微笑加上一句:十一妹放心,我虽然曾经做过糊涂事,却早已明白了大母一番苦心,是真知错后改。
说完这话,茵如瞧见碧奴挑帘入内,便知应是太夫人要见十一娘,于是知情识趣地告辞,十一娘去见太夫人,当然要将宫内遭遇细细诉诸,听得那春莺、灵药的蹊跷行径,太夫人笑着询问道:伊伊有什么推测?
第223章 惊变
见太夫人问询,十一娘当然不会讳瞒她的想法:儿与两位宫人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当然不会是因私怨才遭阴谋算计,儿起初还以为是太后有心试探,及到月容提醒,才恍悟太后试探是试探,却并非针对侍读,而是有心考较身边心腹,而另一层,太后只怕是真对侍读之一心存不满,意欲剔除。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