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1页(2 / 2)

加入书签

晋王暴戾,身份却仍贵重,若不是太后有意打压,也不会考虑霍邑柳,圣人仁德,也不会不顾贵族意愿强行赐婚,是以这事才有咱们操作机会,令侄女若能得这运数,就算韦太夫人不满,世人也不会议论你这世父不慈算计侄女姻缘,两全其美之事,东野可得好好考量。

柳东野再无半点不甘,一揖长礼:在下三生有幸,才得明府点拨提携。

而在含象殿,天子这时正一筹莫展,他前些时候刚刚与太后直言该为晋王选妃,趁着太后邀宴闺秀为同安择选伴读机会,也留意留意已到嫁龄的名门闺秀,然而晋王紧跟着就闹出暴打蒋氏一桩,闹得沸沸扬扬,说什么的都有,太后下了帖子,显望之族就像约好般接连道罪,各家闺秀同时感染风寒,不能赴宴。

这下连为同安择选伴读一事都要延后到春暖花开时候了。

天子当然明白事情不会这样凑巧,显然显望们对晋王之戾不满避之不及,生怕害了自家女儿。

然而于大周臣民而言,还远不似后世一样,对待皇室到奴颜婢膝地步,再说强逼别人嫁女,皇室也不免斯文扫地,暴戾任性如肃宗都没做过这样的事,仁厚温懦如贺衍更加不可能逼令朝臣。

太后倒宽慰起贺衍:贵妃两个侄女,柳七娘虽然已经定亲,柳九娘却仍待嫁闺阁,莫不如我与你姨母商议商议?就是九娘年岁还小,赐婚无妨,大婚至少还得等个两、三年。

贺衍本来也看好柳九娘,然而这事连贵妃都不赞同。

柳氏女儿有我一个嫁入这囚笼就够了,其中艰险苦楚,可不愿九娘再蹈覆辄,圣人宽宏,饶过妾身家人罢。

天子不得不改变主意,原本另有打算,可经贵妃提醒,明白这时泄露太早难保不会被韦元平与毛维洞悉想法,要是又在太后面前挑唆母亲好不容易对烨弟打消防备,若是知道他有意立烨弟为储,势必不肯,反而会将弟弟置于险境。

故而这时,天子只说道:烨弟任性骄纵,只怕姨母不愿让九娘受屈。

当然不愿,就连入宫为同安伴读,韦滨往也借口九娘才华不足性情也失稳重推托。

太后看来,柳九娘也的确直率骄纵,不易掌控不说,将来也难以起到监视贺烨目的,若非聪慧智计者,怕是不能哄得贺烨服软,更不说投其心意,夫妻不睦,贺烨即使有什么想法,也不会与妻子直说,这个耳目还有什么作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