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1页(2 / 2)

加入书签

郁清和确实自己都是带着一肚子回来的,闻言便点头道:被你说中了,太子参那河道,果然参不倒他。且安王在一边添油加醋,说皇上褒奖那河道,太子却去参,这是不孝!想到安王那张嘴脸,恨不得一拳打上去。

不孝?这倒是好罪名。沈宜织冷笑,皇上信了吗?

皇上倒不是信太子不孝,却不是信这河道不中用。只说每年河工银子他不取一文,还要怎样的河道比这更好?我瞧着太子若再说下去,恐怕安王要说太子想着安插自己人从中取利了,因此下死劲拦住,没叫太子再说。

皇上这是拉不下脸来呢。沈宜织叹口气,我听说有一种叫做清名登龙术,说的就是拿名气换官,只要有了清廉的名声,就好像有了一道护身符,真是刀枪不入。更何况这一个还是皇上褒奖过的,那除非皇上自己想明白了,否则参都参不倒他。再拖下去,等到河堤真的完蛋了,那时候皇上的脸面也没了,这河道也完了,老百姓也遭殃了。

郁清和忍不住在桌子上捶了一拳:可不是么!年年的上百万银子投进去,最后老百姓仍是个死,这算什么!

沈宜织拿帕子捂着脸,也叹了口气。跟河流决堤,百姓流离失所比起来,这挨一耳光真是小事了。

这事不能跟皇上硬顶啊,若是被安王再插进去进个谗言,事情只会更糟。即使将来决了堤,说不准皇上还要迁怒太子呢。

郁清和沉沉叹了口气:太子找了懂行的老河工问了问,这堤若这般下去,最多两年,若是遇了大洪水,河堤必垮!这老河工在河上呆了四十多年了,说是三十年前就有过一次极大的桃花汛,据他估摸着,还有他父亲祖父那辈儿传下来的记载,这几年必然有一次大汛的。若是这样,就凭着这河堤是万万挡不住的。

还有两年时间沈宜织安慰他,至少还可以再想想办法。当务之急,让太子千万别再跟皇上提这事了。皇帝这玩艺儿比上级领导还要难搞,上级领导顶多撤你的职,皇上却是能杀你头的。就算不杀太子的头,万一迁怒到郁清和呢?

不提怎么成?郁清和一拍桌子,这是关系两岸数十万百姓身家性命的大事!难道眼睁睁看着这河堤垮了不成?你可知道,这河水挟泥带沙的,年年淤积,河道就只管往上修堤,如今这堤高得连我看了都觉得心悸,有些低洼处的县城,那地势比河底都低!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