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页(2 / 2)

加入书签

前台正在帮另一位客人办理退房,她等人走远后,才踱步迎了上去。

“你好。”

“您好,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

海莲娜轻轻敲击着台面,面带微笑,语调放松平和。

“我是2216房间的客人,刚刚忘记问了,留下衣服的人叫什么名字?”

作者有话要说:本章引用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So》,梁宗岱译版。

第17章

安济译社。

钱飞正领着新入职的员工学习公司文化史。

他站在门口的logo墙前,指着“安济译社”四个笔力遒劲的毛笔字,抑扬顿挫地念出开场白。

“知道我们为什么叫安济么?”

年轻的新员工们懵懂地摇头。

“翻译的本质是信息的流通,是为对话双方架起沟通的桥梁,这是我们存在的价值,而世界上最古老、最伟大的石拱桥就是华国的赵州桥,别名安济桥,这就是公司名字的由来。”

“安济虽然是新公司,但从来不是新手,早年间市场上的无良中介太多,自由译者经常被压价骗稿,处境相当艰难,所以殷总逆风而上,远见卓识,极具魄力地选择自己创业,这才打开新局面,成就了今天蓬勃发展的安济译社。”

他手指滑过logo墙上的触摸屏,点击播放公司宣传视频。

“安济最初的团队只有不到10个人,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在翻译界名声斐然,有口皆碑。”

“哇哦,”新员工们看完炫酷的视频,十分给面子地热烈鼓掌,“那我们现在有多少人啊?”

钱飞俊秀的脸上露出骄傲的笑容:“目前有50多位译者,覆盖印欧语系六大语种:英语、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别看译员数量不多啊,咱们殷总说了,术业有专攻,凡是带着安济的招牌走出去的,个个都是一枝独秀的风流人物。”

他一边介绍,一边带着员工们走进办公区。

安济译社坐落在京市东部的创新产业园内,独占一栋欧式小洋房的二层。园区内文化艺术氛围浓厚,身为一家主打语言服务的小微企业,办公区域布置得也颇为人性化,整个工作环境色彩明亮,空间开阔,非常舒适,能看出设计师的精巧心思。

“这里是项目中心,负责前期的接洽和筛选,每位同事都拥有广泛的朋友圈和各地的政企人脉。这是交付中心,分为笔译和口译两个大方向,年底大家都比较忙,好多口译大佬都在出差,以后有机会你们

自己认识。”

一行人路过某间会议室,见到好几位表情严肃的译员正坐在隔间里工作。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