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6页(2 / 2)

加入书签

都是真真正正的手帕交。

就像当初在宫里一样...

掖庭里的姑娘们都是散落在地上的一颗又一颗小小的火星,若来了一阵小风,便可将这些小火星尽数吹灭,可若是这些火星聚在了一起,团成了一大块儿,便如同可燎原的火炬。

含钏每每想到这里,就舍不得关掉晌午的茶饮生意。

这样一想。

含钏脑子里的那根缰抓住了。

特意寻了晓觉寺的扶若大师定了挂档口牌子的日子,五月十八日,含钏去城东特意请给“时鲜”题字的老秀才重新提了两个字,照旧还是用石头牌匾挂在了档口的头上——

“时甜”。

第一百二十三章 竹筒牛乳茶(下)

小双儿正学着认字儿,看墙上石头匾额上的字儿,指着认,“时——甜——”

含钏笑眯眯地摸了摸小双儿的后脑勺。

含钏考虑过是否直接用“时鲜”来当做档口的名称,想来想去,到底还是换了一个既不一样,又看得出来是一家人的。

“时甜”这个名字,含钏还蛮喜欢的,有种小软酥吃进口,顿时化成渣渣的曼妙幸福感,还有种夏日里酸梅红茶入口生津的冰冰凉凉感,不是甜到发腻的感觉,是微微甜软又带几分回甘的意味。

新的名字,意味着和“时鲜”剥离开,却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儿,可以做在“时鲜”做不到的事儿——比如茶饮降价,比如用不那么精致的竹筒杯子,比如面向的食客更偏向于家中略有富裕的平民百姓...

那些付不起一盅茶并一盘点心的平头百姓,也能花少少的钱,吃到一样的味道。

不也挺好的?

夫人、姑娘们挺喜欢这个名字和这个档口的。

嗯...

从档口外食客送来的花儿树儿就可窥一二——都是贵家太太夫人们送来给这小小档口撑场面的。

快把胡同尾巴占满了...郁郁葱葱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儿从天而降了一片林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