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页(1 / 2)

加入书签

那筷子是成年人用的,有点长。

姜宜凝想了想,扭头问正惊讶看着锵锵的老板娘,笑着问:“您有没有短一些的筷子?给小孩子用的?”

老板娘回过神,笑着夸:“这孩子可真机灵。哦,短一些的筷子,有,这个我们有。”

说着她一溜小碎步跑回后厨,给锵锵拿了一双短一些的筷子。

锵锵和姜宜凝两人都饿坏了。

现在安顿下来,两人默不作声开始吃面。

这碗阳春面,姜宜凝吃得特别舒服。

因为阳春面没有浇头,一般来说,阳春面靠的是一碗好汤。

这家餐馆的阳春面里面的汤确实不错,不过更让姜宜凝赞赏的,是面本身的劲道和美味。

真的能吃出一点点麦子的清香,但又非常细腻顺滑。

用来做面条的面粉肯定是下过大功夫的。

难怪来这家餐馆吃饭的人宁愿排队等半天,也不去旁边可以马上吃饭的餐馆。

能出来餐馆吃饭的人,差的是那几万块钱吗?

姜宜凝美滋滋吃完一整碗,看见锵锵也吃完了。

不是锵锵吃的多,而是这边阳春面的碗都不大,里面装的面条也就小孩子拳头大小那么一小坨,配上清汤,好看的像是艺术品。

但是也贵得出奇。

姜宜凝想到通货膨胀的问题,突然觉得口袋里那七块袁大头也不经花了。

还是再换点物资吧。

吃完阳春面,姜宜凝牵着锵锵的手走出小餐馆。

她看了看表,才下午三点,还有大概两个多小时,老韩头才会来这边等他们回家。

姜宜凝刚才向老板娘打听了这边卖东西的小店,决定去继续买东西。

现在不去那些大百货公司,应该没有那么贵了。

她先去中药铺子,买了一些看诊行医用的东西,比如药枕和药箱。

然后问了好几个米粮铺子,才找到一点点陈年的粳米,不到十斤就要她一块袁大头。

姜宜凝舍不得买,很惊讶地问粮铺的伙计:“……为什么这么贵啊?你们是没米了吗?”

物以稀才为贵啊。

“呵呵,这跟有没有米有关系吗?侬过几天再来,有小黄鱼都买不到米!”伙计趁着掌柜不注意,偷偷跟姜宜凝说:“侬还是去旁边的铺子买些二号粉吧,不然过几天真的什么都买不到了。”

姜宜凝:“……为什么要买二号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