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5(1 / 2)
道故事中的情节时,却忽然传出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
第47章
一开始是在茶楼的时候, 有人质疑:“律法明文规定,逃奴要处以鞭刑, 若这么轻易就将人放过,置国法于何地?!”
这人穿着儒衫, 看起来就像是个书呆子, 一旁有人嗤笑道:“话本故事而已,较什么真!”
可这人却不依不饶, 一定要与对方辩论,两人的声音不小, 很快就吸引了一众茶客。
有人赞同这书生的话,自然也有反对的,反对之人却也是个书生, 却秉承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不论世家还是奴仆都是陛下子民, 唯一能决定这人生死的只有陛下,既然陛下封了他为将军, 那他就不再是世家奴仆。”这样的观点。
两人引经据典,辩论得酣畅淋漓, 也让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其中也有不少人分别支持两人的观点, 竟也技痒地一同上场辩论起来, 到了日落时分竟然还没有分出胜负。
不少人意犹未尽,便约好第二日再战。因着恩科在即, 大部分有志科举的饱学之士都进京赴考了, 还留在城中的读书人大多是有钱有闲的无聊之人, 每日里无所事事,这个提议正中他们下怀。
于是第二天,众人又聚在茶楼开始吵。
连着三天都没有谁能说服对方,反倒是这件事成了临江城的一大奇景,在最新一期的《晋江月刊》上,也出现了这道题目,底下还有一些人对此的看法。
这般紧跟热点的行为果然引发了热议,许多原本对杂志没什么兴趣的人,也忍不住去买了一本。
更别提文昱书坊还新出了租书的服务,只需要五个铜板就能将杂志租回去看一天,更是让不少人都为之心动,刚刚放出来的二十本杂志立刻就被人租完了。
在这种时候,你要是说你不知道《虎将军传》或者《晋江月刊》,都会被人给鄙视的。
一时之间整个江东都仿佛陷入了这种狂热的辩论之中。
苏清漪坐在谢氏别院中,聚精会神地看着各地传回来的消息,不过短短半个月时间,由这个故事所引发的讨论几乎火遍了整个江东。而这一切并非巧合,若非有人故意设计,又怎会处处都讨论,又怎会传播的这么快呢?
坐在她对面的谢谨神色难辨,只是眼底却难掩震撼。
因为这件事要保密,所以知道这件事的只有苏清漪和谢谨二人,谢谨几乎是看着苏清漪一步一步地将局面引导至了如今这样的地步,将整个江东都玩弄于股掌之中,看似胆大妄为,却竟然真的被她给做成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