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页(1 / 2)

加入书签

梁乐摇头,并不赞同他的看法:“桓学子此言失于偏颇。《论语》有云: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商纣王失德是真,却并不如民间所流传的一般严重。只是因为他做过恶行便将天下的恶都归于他一人身上。

“今日若是书院因为阮学子救人的善举而将之拒于门外,将来其他书院只会认为我白阳书院都是假仁假善之徒,再有什么恶事亦会被归于其上。反之则不然,如若今日阮学子得以入学,其善行必将传至天下学子之耳,亦是为我白阳书院如今的鼎鼎大名锦上添花。”

桓东不欲在“让阮卓入学对书院的名声利弊”之上与她多加争辩,顺着她的话说下去:“如梁学子所言,今日阮学子是入学迟了,尚有夫子能为其破院规原谅;可若是将来科考迟了,莫非也要贡院为其开门,考官为其放行?若是如此,制度何在?你我都是书院中的学子,将来若是入朝为官,如此不在意规矩,此等行径放纵下去,来日国法又有可用?”

哇!

梁乐在心中惊叹一声,没想到这人学得这么快,这就知道扣帽子了。

“桓学子此言差矣。书院是书院,科举是科举,如何能混为一谈?于书院,院规由先生、夫子制成,我等学子依照院规行事,是便于进学。即便是让阮学子入学,亦不会扰了其他学子。而科举考场规矩不然,若是迟而入场,对其他考生亦是麻烦,可谓损人利己之事。”

说到夫子之时,梁乐朝着上方端坐的两位示意,告知众人书院与科举并不相同:“桓学子,此乃误比。二者如何可相提并论?诚然,法不可违,然法理不外乎人情。依桓学子所言,院规亦可为国法乎?”

桓东咬着牙,手指紧紧捏着扇子,骨节都有些泛白。

院规毕竟不是国法,这话他没法作答。

梁乐抓住他沉默的间隙,趁着这人还未辩驳其他,紧道:“诸位谈礼、论信、问法,可此间种种,还需心有道义。正如萧先生所言,我等学子前来书院求学,是为守仁心,成君子,心系百姓。如今诸位拒于让阮学子入学,岂非舍本逐末?”

一席话了,堂内一片沉默。

桓东等人脸色极差。

阮卓入学对他们来说并无什么影响,至多是来年乡试多一个对手罢了。若是能不让他入学,少一人接受夫子教导自然最好,但如今这样的情形,却实在是出人意料。

这番论辩,不仅没能成功阻止阮卓入学,甚至还给他们烙下了个“不仁不义”的名头,若是传出去,想也知晓其他学子会如何议论这事。

桓东左手握拳,准备再就着院规说上几句,却见到对面始终坐着的阮卓起身。

因着尚非书院学子,阮卓并没领到分发的衣衫,只能穿着自己带的那身洗得泛白的衣裳。他身材瘦削,站在堂中如风中劲竹一般,任何困难磨难都无法使之屈服。

朝着两位夫子作揖后,他面向众人道:“诸君今日为阮某齐聚一堂,乃阮某之幸。阮某一心求学,望得夫子传道授业,奈何坎坷颇多。只是入学虽迟,然救人之举,阮某并无悔意。”

他迈开两步,离桓东等人更近了些,让他们能清楚听见自己接下来的话:“诸君心有樊笼,囿于规矩,为之画地为牢,与阮某无关。只是诸君如此言论,夸夸而谈,便以为己身大公无私,实在可笑。如若白阳书院所教出来的学子皆如尔等一般,不仁不义,做伪君子,阮某亦不愿与诸君同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