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05(1 / 2)

加入书签

荐有功,举荐他人亦有功。忌猜疑争斗,忌同族相欺。识周礼而上侍君王,知进退而下抚后嗣……”

    谢殊见天气寒冷,简短地作了总结:“诸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为出身,今后仕途必然会受到诸多排挤打压,但只要吾等齐心,谢家必能百折不弯。”

    众人称是。

    等人都离去,谢殊吩咐沐白道:“去督促一下办事的人,尽早将谢铭贺资产变卖,补上徐州军营的军饷。”

    “公子是担心武陵王催促吗?”

    “欠了他那么多人情还没还,最基本的事得做好,我可不希望到后来用家族利益来还。”

    沐白小声嘀咕:“反正武陵王心甘情愿,他不就是有所图么?”

    谢殊瞪他一眼:“别乱说话。”

    转眼到了年关,皇帝特于宫中大宴群臣,皇后和太后也露了面。

    灯火明亮,觥筹交错。宴席之上不谈政事,只夸赞皇帝英明神武,国家盛世太平,你来我往,推杯换盏,笑语不断。

    自大病一场后,太后为人愈发亲和,如今最操心的就是儿孙们的事情。今日她来之前已受了皇后的恳求,要为太子的婚事做个主,酒过三巡,便主动向皇帝提出了此事。

    皇帝微微倾身,问道:“母后觉得哪家女儿最好?”

    “陛下有所不知,太子钟情王太傅胞妹王络秀久矣。”

    王家家风严谨,王络秀才名在外,的确是个好人选。皇帝转头看向王敬之,打趣般道:“不知太傅可看得上朕这个儿子啊?”

    王敬之忙起身行礼:“陛下言重了,太子殿下仁德温厚,舍妹得此良缘,是她的福分。”

    皇帝笑了两声,此事便这么定下了。

    明明早知这个结果,想起那晚王家别院里的王络秀,谢殊还是有些怅惘。

    不过太子秉性温良,也许是桩良配吧。

    出宫时,卫屹之跟在她身后,走到无人处,跟上来问了句:“你今日怎么有些不高兴?”

    谢殊顺嘴捏造道:“替你惋惜啊,你原本要求娶的人都被太子抢走了,也许其他人现在都在背地里笑话你呢。”

    卫屹之笑了一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他们不是我,又怎么知道我所想的是什么?”说完一顿,“他们还是不知道的好。”

    谢殊回到府邸,谢冉已经在书房等候许久了。

    “撬开谢俊的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