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页(2 / 2)
只是,真相再如何可以用科学解释,宫外的老百姓们却都更热衷于传播他们喜欢的那些言论。
成化十二年国家没遭受严重的外敌入侵,没有成气候的内部叛乱,更没有宫廷权力更迭,甚至全国都没什么可记录史册的天灾,可以说是风调雨顺、一团和气的一年,仅仅出了京城这几桩怪事,这一年却被百姓传说成了鬼怪频出、乱象满地的一年,甚至都有人说,怕是皇帝无道,大明朝气数药丸!
汪直听了这些传言就想:可见是国富民安,大伙都吃太饱了!
临近年底,一次汪直又来向皇帝述职的时候,也将新听到的类似传闻换做比较顺耳的措辞对皇帝说了。
皇帝听后手上轻敲着炕桌,面上挂着冷笑道:“如今朕也愈发察觉了,外头的人,从官到民,鲜少有懂得好歹的,朕越是对他们宽纵顺从,他们越是蹬鼻子上脸,越拿朕不当一回事。真由着他们胡作非为,还不知下一回又要出什么幺蛾子!”
单是“鼓妖案”,好像也谈不到和他的“宽纵顺从”有什么关系,汪直劝道:“皇爷不必与那些愚民一般见识,他们都是些没读过圣贤书的粗人,成日家说长道短,狗嘴吐不出象牙。何况古往今来,还不是越是仁慈宽厚的明君,才越是受人非议?真换了昏君,他们哪个还有胆子嚼舌头?”
他从来都只说由衷的话,这话也半点不掺假——看看朱元璋当政那时,肯定没人敢这么放肆传说皇帝的风言风语。
皇帝失笑:“你当朕是叫无知小民骂得生了气?他们的话,朕如何会往心里去?”
有宫女端上果脯点心,皇帝很自然地抓了些递给汪直,汪直也很自然地就接了吃,连句过场的谢恩都不必说,两人都习以为常。皇帝又拿手指轻敲着炕桌道:“市井小民如何传谣朕管不来,可也由此看出,必定是许多朝廷官员行为不端,导致风气败坏,令百姓看得心下不平,才会有此言论。他们见不到朕,却见得到那些人平日如何作为,见到朕手下的官为非作歹,自然推想朕也是个昏君了。”
汪直听得连连点头,也对皇帝的思路十分佩服,可见人家的道行比自己高深得多。
“是以,”皇帝到了总结陈词说结论的时候,语调便郑重了些,“那时听你说成立个西厂,由你提督,朕还只当个笑话。如今看来,此事竟是大有可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