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页(1 / 2)
听说了这消息,周太后又着人请了皇帝过去商议,问他是怎么回事,皇帝解释说:“朕与群臣已就此事商议过了,既是一墓三穴,两位附葬太后不当再有高低主副之分,将来母后千秋,谥号也必有‘睿’字。”
周太后听了才放下心来,阴沉的脸色也缓和了:“如此便好。你看看,本是咱们皇家的自家事,偏总要外人指手画脚,也真应了那句‘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了。”
“正是。”见母亲没再提出更多异议,皇帝着实松了口气。这些日子的拉锯战简直令他身心疲惫,也心有余悸,总担心又出点什么幺蛾子。
周太后挥手屏退了部分侍立的下人,微笑着问:“裕陵那事,皇上可定了谁去办?”
皇帝道:“母后放心,朕已定了人选,一定保证事情办妥,又不会走漏风声。”
周太后满意地点了头:“那便好了。叫我说啊,早该如此,倘若早便想到了这一遭,之前那些是非都可以不去惹了。”
皇帝一应应是,没再多说什么。
迄今为止,还仅有极少的几个人知道,表面上是周太后向群臣妥协,答应钱太后附葬,其实是傅恭暗地里为周太后出了个主意,在裕陵的墓室之中多砌一堵墙,将钱太后与先帝的梓宫分隔开,表面上看钱太后是葬入了裕陵,实际却等于是她自己单独在一间墓室,而真正与先帝合葬的,只会有周太后一人。
那日最初听到周太后说出这一建议,皇帝还很有些不满和烦恼,只因当日被朝臣哭谏逼得没有办法,他才勉强答应,心里却在愧疚不安,还在琢磨着,将来如何再去说服周太后放弃。
事后,见到朝臣散去,危急解除,大家还都交口称颂他圣明仁厚,皇帝的愧疚不安很快便淡了,开始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如就随了母后的意愿行事,不再折腾了。
能解除困局才是大大的好事,不是么?至于如何亏待了钱太后,汪直那孩子说得好,人活着能活得快活才更重要,无需把身后事看得那么重,看重了也没有用。
所以,就这么过去吧!为死了的人为难活着的人,不值得!
第48章 拨乱反正 很快,裕陵墓室里的那道墙便……
很快,裕陵墓室里的那道墙便有专人进去砌了,庆云伯周寿请求赐田的事也得到了批准。
又过了没多久,皇帝下旨:“赐庆云伯周寿推诚宣忠翊运武臣,特进荣禄大夫、柱国,食禄一千石,子孙世袭,给诰券,本身免二死,子免一死”。周太后的三弟周吉祥早年在报国寺出家当了和尚,皇帝很快也找了名目为其加了封号,赐了田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