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6页(1 / 2)

加入书签

貌似缠足的盛行就与这一目的紧密相关,确实缠足的大范围流行和礼教变得森严几乎都是从明朝初期开始的。前朝的女人还很少缠足呢。

宫里女子都不缠足,但汪直听说,现在外面已经很流行给女孩子缠足了,最小的有从四五岁就缠的,近些年选进宫的嫔妃和宫女都有些是家里给缠了足,等选上才放开的。选宫女的年龄越来越小,也和这个相关,毕竟缠过的脚再放开也有可能影响走路干活,还是压根没缠过的好。选小女孩进宫,才好选到没缠过足的。

那些被禁止了出门的女人只有在元宵灯节期间可以光明正大出门逛街看灯,尤其在元宵节当晚出门还有个讲究,叫“走百病”,据说要尽量过桥,那样才更能得到百病尽除的效果。

灯节期间是性骚扰的高发时段,女人失踪和私奔神马的也时有发生。汪直很理解:既然人家只有这一天方便出门,要是早就有心与人私奔,当然选这天最合适啦!

正月十五这天白天,清宁宫里摆了戏台唱戏——汪直猜着地点选在清宁宫,是为除夕夜冷落钱太后的补偿。

看到一折戏讲到小姐和书生私定终身,就有个站班的宦官对皇帝和万贵妃说了一段去年灯节的逸闻,说是有家的小姐逛灯会因为人太多和家人挤散了,家人找来找去也没找着,过了几个月终于寻到了下落,才知道小姐压根不是走失,而是和情郎约好了灯节上相会私奔呢。

这其实不算什么新鲜事,几乎每年的元宵灯节期间都会有类似案件发生,但巧妙的是那宦官指名道姓,说出事的那家主人是个翰林院的编修,皇帝也知道那人的名儿。

熟人家的瓜当然比生人家的好吃。没想到,其他人都当逸闻听了,皇帝听后却皱眉道:“连杜编修家的女儿都能被人拐走,京师重地已经混乱至此了?传朕口谕给五城兵马司,今年灯节期间务必加强城防,不许再出有人走失的案子!”

那宦官下值后就挨了同僚们一通数落:“你说你没事说那些个闲话干嘛?这一下得给多少人找了事儿?”

后来听张敏说起这个后果,汪直也觉得啼笑皆非。那个宦官名叫黄赐,在司礼监挂名随堂,做的是御前侍奉的差事,比张敏的品级还要高一些,年纪也比张敏大,已有三十多岁,平日里常会想各种名目讨皇帝的欢心。

汪直总觉得“黄赐”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依稀是现代曾经在史料上读到过的,只是具体有什么事迹,已想不起来了。

这些还是后话,听戏那会儿皇帝说完那句话后,就跟身边的几位侍长就此话题随口议论了一番。

后妃们有说小姐抛下父母与人私奔太不孝的,也有说小姐私奔还被抓回来怪可怜的,汪直听得心里奇怪:这时候的人不是很讲究礼教大防么?女人跟外男见个面都要被批判,现在说到私奔了,怎么她们没谁控诉那个小姐不知廉耻不守妇道呢?

目光转回到戏台,他忽然明白了,这会儿正看着才子佳人私定终身的戏,而且戏还是周太后亲自点的,皇帝也正看得入味,要是她们再去指责私奔的小姐……说扫皇上和太后的兴还是轻的,简直是打太后的脸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