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4页(2 / 2)

加入书签

慈姑一愣,名字出自父母,不过许多买奴的人家为了叫奴婢服从便也有了起名的风俗,慈姑却无那癖好,与小娘子们说个分明:“你们原来叫什么便是什么。不用特地改名。”

小娘子们便又通了姓名,一个叫通草,一个叫果子,一个叫勺儿。

慈姑便问她们想不想做菜,几个小娘子都是乡下孩子,期期艾艾,涨红了脸,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几个厨子们瞧见慈姑这是要教徒的架势,纷纷劝起了她,这个说:“康娘子是好心,但徒弟岂是那么好收的?”、“要寻些厨子世家的,有些底子才好教。”、“须得上门求上来诚心诚意拜师的才好,否则担心半路跑了。”

慈姑坦然笑笑:“我自个儿便不是厨子世家的,不也做得不差?”再者,当初师父教授她时便与她讲过,厨师这一行当要发扬光大,最忌讳便是藏着掖着。师父当初对萍水相逢的自己倾囊相授,自己面对别的小娘子时便无法藏私。

见慈姑执拗如此,几位大厨们便也不再劝,却拉拉扯扯一起也要拜慈姑为师。

钱万富先坦率道:“当初就有拜东家为师的想法,只不过我年岁已大,猜您也不会收。没想到您今日有教无类,我便也跟着求您收徒。”他脾气暴躁,人却不坏,见慈姑手艺得当,早就生了拜师的心。

其余几位厨子们也跟着就拜。倒把慈姑唬了一跳。

她想了一想,便也大大方方应了:“那便喝了你们的拜师茶。”

于是康师父便有了师门:大徒弟是年近五旬的钱万富,以下依次是文秀,李大头与小丁,通草是大师姐,果子和勺儿便是师妹。

徒弟们便由慈姑统一安排,一起练习刀工厨艺,晚上又跟着慈姑一起去州桥夜市,学她的手艺。

如今外送的业务只限于给女眷,至于收餐的主顾是不是与男子一起用餐却无法保证,好在如今点单的人家不是热闹之处的店铺便是市井里的人家,还算安全。

慈姑又再三叮嘱那些小娘子们送餐盒只到门外大街上,万万不可进人家门。

收了徒,慈姑下次去马行街夜市出摊时,身后便浩浩荡荡跟了三个小娘子,还好那些男弟子被她留下腌制鹌鹑,不然只怕小小的食摊都不够挤得。

临近一株丁香花开得正好,一树紫色繁花,正好映在旁边的汴河里,花树交相映,一时临水照花,花面两相宜,端的是煊煊赫赫。

慈姑吸一口花香,正寻思着要不要做个丁香甜糕,便见有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小摊前头,可不正是上次拿着指环逼问她的那个人,他安安静静站在风口,一身织金玄色仙鹤纹大麾在烛光下忽明忽暗,眼睛深邃幽远,定定盯着她。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