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页(2 / 2)
很多士兵只是被抓来,临时塞了个武器给他们,就让上场了。
人命关天,而且兵源又少,每个人都很重要。
他们必须保住自己,又能杀伤敌人。
赵长缨就想到了射箭。
远距离杀伤的利器。
可如何培养一群压根不懂的人射准敌人呢。
赵长缨总结出来的法子是,在一千个士兵里找到二十个最有天赋又聪明的人,由她来按着自己的射箭习惯,教授他们射箭。
也就是说,他们所有的动作习惯,甚至举弓的高度,拉弦的力度,放出的速度都要练的跟赵长缨一样。
而他们回去,一个人再带50个人,用同样的方法复制。
那就成了一千个弱化版的赵长缨。
待到敌人来袭,赵长缨根据当时的风力风向敌人前进的速度,统一告诉他们举弓多高,用劲多大,角度如何,何时撒放。
纵然有疏漏,但已经足够了。
靠着这个箭阵,赵长缨不知道胜了多少场。
当然,这个法子其实很一刀切的,无论你高低胖瘦,无论你有劲儿没劲儿,你只能按着赵长缨的模子联系,你只是一个射箭的工具。
这是因为没有时间,也不可能一个个人教授,那不现实。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三个月时间,只有两个人,赵长缨不需要李梅梅和王晓茹变成自己的复制体,跟她完全一样,她只需要知道,她们做到什么程度会射出什么样的箭,用自己的法子帮她们进行校正就可以了。
这就是科技进步的伟大!
赵长缨把自己的法子说了一遍,韩玉芳顿时完全理解了。
这种事在团体赛的确有人做,但都是初级版本。
赛场开始后,教练是不允许进行指挥的,但团体赛三个人是可以商量说话的,不过一般就是射完一箭告诉大家:今天风有点大,感觉往哪里偏,有什么不对劲,注意一下。
但精准告诉别人你该怎么射,那太难了,不是不想,谁不想出成绩啊,这又不犯规。
可做不到。
这就等于赵长缨就是个超级计算机,在没有设备帮忙的情况下,射箭结束后几秒钟,先调整二打如何射,再根据二打射出的结果,调整三打如何射。
这怎么可能?
但她比别的教练好的一点就是,即便不信,她也愿意让赵长缨试试,这法子属于战术,没问题。但是我觉得太难,你试试吧,如果太耗费时间,别浪费,你虽然金牌没问题,但运动生涯是有限的,不应该只看锦标赛,可以向更高目标进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