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1 / 2)

加入书签

体面日子?还不是一根绳子牵了去发卖,从前的一切不过是场富贵**罢了。

  苏嬷嬷便是于氏买来教导女儿的。

  苏嬷嬷上了年纪的人,富贵荣华也都看得开了,再加上这如意小姐当时虽不过十来岁,倒生得美貌伶俐,这也激起她的斗志来了,立誓要教导出不输金枝玉叶的大家闺秀来。

  但时至今日,苏嬷嬷不得不承认,她输了,而且输得一塌糊涂,别说什么大家小姐,只怕自家小姐连寻常的书香小户人家的姑娘都不如。

  这一切都托赖于这位爱女心切的于氏所为。

  苏嬷嬷认为,教规矩最好就是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所以她身为如意小姐的教导嬷嬷,时刻服侍在如意身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但于氏却道:女儿尚小,不如让她先自由自在地玩几年,凡事都讲求条条框框,人生有什么趣味,也没有小姑娘的活力,木木的不惹人喜欢;更何况以她们的家况也嫁不到那高门大户去,若真事事循规蹈矩,反倒不利于她融入婆家,岂不是好心办了坏事害了如意?

  苏嬷嬷对此不敢苟同,但一个奴婢也只有听主人话的份,想到此,她也就收了自己的心思,只听于氏调遣。

  对比从前在王府,苏嬷嬷的差事真是轻松。

  可能是苏嬷嬷那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提醒了于氏,于氏并不让苏嬷嬷住到女儿院里,而是每日规定好学习时间,让苏嬷嬷过去教,这还怕累着女儿:“不必要求太过,让如意了解了解,将来规矩上不走了大摺惹人笑话就行。”

  当然于氏既然出身商户,算盘打得精细,女红诗书等也交由苏嬷嬷来教。

  这样一来,苏嬷嬷该忙起来了吧?非也。

  用于氏的话来说:“我们家虽不是十分富贵之家,可也有那么两个丫头,这等闲的家务,哪里用得着小姐动手?”

  这样一来,如意绣花裁剪乃至灶上的活,也就是粗粗学了学了解个大概罢了,所以苏嬷嬷每日里闲得很。

  而让苏嬷嬷不解的是,不提早年丘家的钟鸣鼎食,只说现在也算是书香传家,看其他各房亦是不遗余力地往德才兼备上培养女儿,于氏却对于女儿学习琴棋书画非常的淡然,至于诗词歌赋,更是漠视,实在让人不解,要不是因为如意长相酷似于氏,苏嬷嬷都要怀疑如意是不是于氏亲生的了。

  母亲如此态度,也不怨如意现在是样样都学,样样稀松,除了模样,她还真没一样技艺能拿出手来。

  而此时苏嬷嬷对于氏舍前者吟诗话题,只谈后者贫寒之事,实在是预料中的事情。

  只听如意解释道:“那就更不行了。本家都未请,倒请起外人来了,这知情的,只道女儿刁钻,一家子那么些姐妹一个相得的也没有;不知情的,还以为咱们丘家又要四分五裂呢!这样破坏丘家名声的事儿,被爹爹和大哥知道,不知又要怎样教训我呢。这和不和的,只好肉烂在自家锅里。唉,本来我还有心在此赏春,哪知脖子又不舒服,少不得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