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页(2 / 2)
后妃们所听到的消息,并不那么清晰。
皇帝似乎有意与西方诸国增进往来,互派学子,加强通商。他应当是准备已久,拿出了不少论述,也有许多亲皇派附和的。但反对的声音更大。
本朝与异邦素有商业往来,但皇帝言下之意,却还要师夷长技。
简直可笑!
风土不同,有些别致玩意儿贩卖也就算了。夷人有什么值得大夏学习的?
而皇帝竟想将国子监的部分学子派往西方,甚至想要在未来,将从西方求学归来的那部分学子,也列入朝廷授官的范畴——这已然是要将西方学术的地位抬高到与本国一阶了!
本国的学究们如何能同意!
朝上大臣多是科举晋身而来,自然不同意撬动他们的根基。何况不少人家也有子弟在国子监的,若将那些不入流的西学之士抬起来了,岂不是与自家为难!
争执不休。而这次,与皇帝矛盾最大的,还不是成国公一派。
而是江承光素来亲近信任的文臣。
李伯欣在朝堂上抱着手,看皇帝与文臣辩论,回到府中兴之所至,叫来儿子谈心。说不了两句,又嫌他蠢笨,打发走了。
只提起酒壶对月笑道:
“皇帝啊!真不知道在想些什么……照我说,夷人确实有两下子,用兵最要紧的便是不可小视任何对手。可他现在这么做,不是给自己找罪受?”
江承光的确进退维谷。
他清楚推进此事会遭受的反弹,但金羽的话,又使他心中时时刻刻,都被危机感折磨着。
且他若想让朝野重视西方,若想让受到西方影响的学子进入朝堂,好保持对那边的关注。不断进行交流,保证不至于无知无觉地腐朽——
那么就必须承认西方的学术,必须让这些学子在西方受到的教育,在本国也获得承认。
可这便是学术之争、道统之争了。
连越荷都感到了惊讶。
成为圣明天子,是江承光一直以来的心愿。甚至他始终都做得很好。在先帝驳斥他的时候,太子得到许多大臣的支持,正因为他文雅谦和、懂得聆听意见。
可现在,他却如此坚持,甚至与许多亲近他的文臣背道而驰。
固然还没有那么激烈,但江承光想要推进此事,却是毋庸置疑的。
他究竟想要怎样呢?
……
江承光想要怎样,是许多人都在私下研究的问题。
素来与皇帝亲近的钟相,没有表明立场。他受到了不少拜访,但一一谢绝,闭门不出。反而苏相隐隐有些支持的意思,甚至写了一篇文章,讲做学问不该故步自封。
这让苏相受到了不少学究的攻击,驳斥他为了讨好君王,脸面都不要了。
钟相却在私底下和幕僚商讨多日。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以他们素日对皇帝的了解,加上宫里的女儿所给的一些消息。虽然无法确定,皇帝是因为什么,才做出了这样荒谬的判断和决定。但是……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