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0(2 / 2)

加入书签

  阿泽看了一会儿就觉得没意思,不过也没闹腾,就乖乖牵着爹的手跟在一边努力迈着小短腿跟着走。

  有人看见向南,也不敢上前,只好奇的打量几眼,然后恭敬的退到一边束手等向南走过了才回头又看几眼,跟同伴嘀嘀咕咕说起话来。

  新来的县令已经到了有十来天了,除了知道县衙里换了下人,也就两三回县令夫人带着孩子婆子出来买东西的时候见过大人几回,这会儿又见着了也不陌生。

  不过还是不敢靠近,摸不清这位新大人性子如何。

  当初那位县令可是让这里的百姓记忆犹新,便是县城里的那几家富户也都还在观望,向南也知道,就目前这阶段,他跟这大山县的人都在彼此适应中,向南也不着急,反正慢慢来吧。

  这段时间向南就梳理资料,又整合这边情况信息,每日里也是琢磨着这边能干啥。

  一个县城三条主街道其实就是县衙外那一条以及青楼酒店那一条,另一条就是有一家书院那一条,其他的就都是些居民区的小巷子,转一圈也就是半个来小时的功夫。

  向南主要是看县城里的商业结构以及居住区分布情况,像大山县这种没有经过政府规划而自然形成的商业街与居民区,是很能反映当地人文结构经济现状以及发展轨迹。

  向南虽然没专门学过啥历史啊经济啊人文之类的,可皮毛还是能看一点的。

  向南这边随便转了转,又问了卫江一些县城里混混儿乞丐之类的人物就回去了,结果却是晓得了先前还在观望的县城富户们居然联名递了帖子请他今晚在县城里最大的醉仙楼吃饭。

  向南逛了一阵回来的时候刚准备吃午饭,下午还准备去看看大山县的县志,了解一下这里的山水走势以及往年天气记录。

  古代不像现代,基本没有啥大气层污染或者温室效应之类的,同一个地方的气候在一定时间段内是有迹可循的。

  正所谓横观地域纵观历史,向南需要对这一片土地的大致气候有个基本了解,就比如说吴越郡清明必下雨六七雷阵雨九十月又梅雨绵绵。

  接到帖子向南自然是应下了,毕竟现在这五家人还是大山县的纳税大户,他一个新上任的县令来了对方请他出去吃吃喝喝聊一聊彼此探探底是应该的。

  反正向南对他们也没啥算计,对商人也没什么偏见,请他去吃饭那就吃,别的他也搞不来,向南甚至都要怀疑要是对方搞点啥他也听不明白。

  自一封信就麻利的换了个县丞之后,向南确定了付太守虽然年轻可也是一条很可靠的大腿,接下来自是毫无压力了。

  反正有事也有一把手撑腰,便是有人要对他栽赃陷害啥的,地方上有付太守,中央上有师傅跟关叔,只要不是啥前朝余孽或者勾结蛮族谋朝篡位,其他的必然妥妥的。

  向南收了帖子让蓝天回了送贴的管事,就说到时候一定准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