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89(1 / 2)

加入书签

德的遭了暗算险些丧命后,孟松又改了主意。当了这么多年土匪,他深知土匪的习性,大当家的若是狠起来,不比王明恩差。进来了这么些天,也没见太平寨有什么动静,想必大当家的已经放弃他们了。

  孟松知道自己头上这顶谋杀朝廷命官的罪名是脱不下来了,据说这等行径按律是该当斩的。好在徐鸿达没受伤,又是个宽和的人,倒不如此时将自己知道的事如盘托出,换三人一条命比较划算。

  孟松在喝了一大碗羊肉汤又吃了两个香酥的烧饼,越发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活着多好,起码有这么好吃的羊肉汤。

  跪在堂前,孟松都不用徐鸿达问话,爽快地从自己刚入太平寨讲起,细数了自己经历的太平寨的种种经历。孟松是个小头目,并不算陈四海的心腹,因此陈四海交给他的活虽然也有几桩命案,但多数是小打小闹的。这回刺杀徐鸿达的事正巧是因为他接待了王有德,又自告奋勇地把活给揽了下来,才会出来后面这些糟心的事。

  跪在那里,孟松后悔的肠子都青了,说着说着就给了自己两个耳光。徐鸿达正听的精彩呢,就瞧见孟松给自己打的呜呜直哭,顿时有点无奈:“好好说你的,哭什么哭!”

  孟松拿袖子抹了把眼泪,真心实意地说道:“我就后悔我嘴贱这事,您说若不是嘴贱这活也轮到我下头的人,那边您去太平寨若不是我多嘴也不会把自己送进来,这不都是这张嘴惹的货吗?”

  徐鸿达看着他摇了摇头,意味深长地说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孟松只顾着哭,也没听清徐鸿达说的什么。徐鸿达接过堂事笔录,略微翻了一遍,心里有些不满意。这孟松虽然说得多,却没说到自己想知道的问题上。将堂事笔录又递给刑房的书吏,徐鸿达问道:“前任巡抚李光照落马致死的事情是不是太平寨做的?”

  孟松回想了一下,有些不确定地摇了摇头:“这个说不准,这事多半和三乡寨有牵连,我也是听我们寨主有一次醉酒后说露了一句,但是听的不真切,不敢打包票。”徐鸿达点了点头,见孟松实在没什么可说的了,便让他签字画押,吩咐人将他送回牢房。

  今天这一天可谓是收获满满,无论是上午审讯王有德还是下午孟松的口供,里面的内容都足以将王明恩和陈四海捉拿归案了。

  只是这是这事看似简单,但却不知是否能顺利抓人,原因有二。一个是徐鸿达上头有一个顶头上司知府大人,在徐鸿达看来,孟知府和盐商的距离太过紧密了些,孟知府未必不会包庇王明恩。再一个就是太平寨易守难攻,若需抓到陈四海,需从成都调军过来攻打。

  沉思了片刻,徐鸿达叫过朱子裕特意留下帮忙的天莫和玄莫二人,轻声吩咐道:“我去给孟知府送堂事笔录,为防止有人走漏风声,你俩速去王家守着,若是王明恩有潜逃的迹象,先把人给我抓回来再说。”天莫和玄莫点了点头,脚尖一点就消失在人群里。

  孟知府下面有三个同知副手,将川南县的大事小情都管了起来,因此孟知府这官当的着实轻松。见徐鸿达来了,孟知府还饶有兴致地想叫他跟着自己去暖房里赏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