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3(2 / 2)

加入书签

  徐婆子闻言,忙问吴氏:“泽宇读书怎样?”

  吴氏叹了口气:“我看也不是读书料子,倒是喜欢让他爹讲些生意上的事,我看能考出个秀才就不孬了。”

  徐婆子说:“若是能和他爹似的,长个会做生意的脑子也很好,咱家这些年富裕起来不就靠这些生意嘛,若是靠你大哥的俸禄,只能也够养活他一个人罢了。”

  吴氏也说:“如今咱家人多,他们这一辈堂兄弟也多,将来有做官的有读书的有做生意的,相互帮衬,咱家会越来越兴旺的。”

  徐婆子就爱听这话,忙说:“可不是,想你爹、你爷爷,都是单传,你们连个姑姑都没有,过年过节都没能走动的地方,更别提什么亲戚帮衬了。也就是我,挽救了咱老徐家,一下子生了三个儿子。如今你们也是能耐的,一家至少都三四个,咱家也算是枝繁叶茂起来了。”众媳妇立马使出浑身招数夸赞徐婆子的功劳,把徐婆子美的,看哪个媳妇都觉得顺眼。

  晚饭时候,徐泽然蹬蹬蹬地跑过来,把《论语》往青青手里一放,十分流利地开始背了起来。青青给他布置的是背《学而》,却不料徐泽然一气儿背了大半本,青青翻了翻书的厚度,忍不住说了句:“难得有这脑子,若是肯用功些,只怕咱家又能出个状元。”瞬间,徐鸿达看着他二儿子的眼睛冒出了绿光。

  徐泽然:“……姐,这和咱说好的不一样!”

  青青看着弟弟求助的眼神,无奈地摊了摊手:“……”我只是发表了下感慨。

  ****

  翌日一早,又到了青青例行进宫的日子,打画完影壁墙后,太后以习惯了青青陪伴为名,让她五日进宫一次陪自己说话。这种事在当今看来,是至今无上的荣耀,别说一个小官的女儿,就是那些郡主、县主也难得有这样的脸面。

  宁氏经过这几个月的反复刺激,反而看开了,当初她是当着大太监的面喝下避子汤的,想必皇上早忘了她,何必整日担惊受怕的,反而让家人担心。

  青青的冬装依然是宫里专门为她做的,打从夏天起,福寿宫里有专门的一份份例是给青青的,吃的用的不说,单那衣裳料子也是太后先挑了好的给青青,剩下的才赏给各宫的嫔妃。

  青青肤白,穿红色越发趁托她肤如凝脂、姿色不凡,因此太后赐给她的衣料多半以红色为主。今日进宫,青青也选了红色,穿了一件醉仙颜妆花过肩蟒龙缎的窄袖褙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