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0页(1 / 2)

加入书签

没想卫良骥听闻守在门口的年轻人可能会发难,先是一愣,继而便笑了。

是一种过来人面对年轻人处理感情的方式,既看透一切又并不赞同的态度。

他没就此事发表意见,只建议道:“既然已经逃离是非之地,时先生大可尝试摒弃,尝试开始一段稳定、健康的关系。”

好在没等到半小时,就有其他人登门拜访。

是潘家伟,他为了赴约提前从外面回来,自己也没完全弄清楚情况,只大概告诉时濛:“我刚路过早餐店,那儿遭贼了,连你给他们画的那幅画都不见了,警察想请你帮忙参与调查。”

事发突然,时濛赶紧过去。

卫良骥还要赶回枫城,时濛顺便送了他一段。

从两人的围绕着画展开对话中得到重要讯息,潘家伟回到早餐店与老板娘一合计,一致认为这小偷是冲着画来的。

“我这损失几天的营业额是小,画家给画的画没了,才是大啊!”长着圆脸一团和气的老板娘此时愁眉苦脸,“早知道不给画挂在外面了,应该藏在家里的。”

即便当事人这么说,警察还是询问了其他细节,诸如近来周遭有没有发现可疑人物,或者与他人闹矛盾、结仇之类。

老板娘仔细想了想:“没有啊,我们这儿都是邻里熟客,生面孔都少见。”

围观的邻居也证明,早餐店家的夫妻俩做生意十来年,为人甚是和善,加之整条街的邻里街坊都亲如家人,怎么会结怨。

就在调查陷入僵局的时候,潘家伟突然插了一嘴:“要说可疑人物,这儿不就有一个吗?”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众人看见了站在时濛身后不远处,守护神一样的傅宣燎。

老板娘摆手:“欸不是吧,这小伙子人挺好,先前我个矮够不着,还是他帮我把画挂上去的。”

周围也有觉得傅宣燎眼熟的,不过难免对突然闯入的外地人怀有疑虑。

警察便采纳了围观群众的意见,上前问了傅宣燎几个问题,包括姓名,从哪里来,来干什么,还有住在哪里。

“从枫城来。”

“找人。”

“住自己车上。”

傅宣燎的回答简单明了,只在被问到找谁时,看了时濛一眼,又飞快地收回目光,像是怕给他添麻烦,说:“找一个很重要的人。”

围观者开始窃窃私语。对这样一个语焉不详又来路不明的外地人,换谁都很难给予信任。

可是从他的衣着谈吐来看,又不像会偷东西的。

本着宁可错不可漏的原则,警察接着盘问:“两个小时前,也就是下午十二点半,你在哪里?”

下午十二点,是早餐店老板娘听到窗户被砸破的时间。她忙了一上午刚躺下没几分钟,就匆忙披上衣服赶到前院的店里,还是晚了一步,小偷的影子都没见着。

偏偏此处还是道路拐弯,监控死角,警察刚刚去社区监控室,一整条空荡荡的街,就这块,什么都没拍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