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62页(1 / 2)

加入书签

杨景澄甚至隐隐有些理解长乐的选择,以长乐的性格,横竖要抱着旁人的大腿才能活,那永和帝与章首辅相比,几乎犯不着犹豫。有时候杨景澄会想,这,难道就是孤家寡人么?多疑、善变,举世皆敌。同样是执掌朝纲的章太后,反倒比乾清宫内的帝王大气的多。

天下闹成这个样子,可见章太后亦算不得甚明君。永和帝处处落下峰,并非章太后真的惊才绝艳,全因永和帝太招人烦!以杨景澄的闹事能力,若非顾忌永和帝,章士阁截粮之事压根没完!

不过,既然杨景澄早有预料,自然早有准备。之所以永和帝没有接到他的折子,乃是他走的最寻常不过的通政司的流程。比起丁年贵等人的各显神通的手段,地方官的按规矩递到京中,两三个月乃常情。哪怕杨景澄身份特殊,有用了加急的印章,也比丁年贵的消息晚了足足八日之久,险些把永和帝气出个好歹来。

九月初八这日,通政司衙门终于看到了杨景澄千里迢迢送来的,顾不得甚先后顺序,抄起便往乾清宫里送。永和帝接到折子,冷笑一声道:“我且看他如何狡辩!”

几十年来,永和帝与章太后两系的官员斗法,一个赛一个的冠冕堂皇。尤其是偏向章太后的官僚们,装的那叫一个忧国忧民,分明是自家倒向了个女人,张嘴便是大局、便是天下苍生。永和帝早听的耳朵起了茧子,他等杨景澄的奏折,等的便是他的信口雌黄。当然,还有一个可能,便是杨景澄挨欺负了。

永和帝阴沉着脸,刺啦一声撕开了信封,露出了里头的折子——通政司竟没提前拆开,而是把整个原件直接递了进来,可见他们实不想淌这趟浑水。打开折子,率先映入眼帘的是杨景澄颇有进步的字。永和帝心里越发不爽快,一个宗室的纨绔呼喇巴的练起字来,“上进”之心昭然若揭。

老子离死且早着呢!永和帝恨恨的想!

然,等他看到内容时,神情却古怪起来。杨景澄近来文化上有所长进,但让他写骈四俪六的折子,那是决计写不出来的。因此,杨景澄落在折子里的,全是大白话。

头一句为寒暄,没有似在京中时,当面用的“皇伯父”的称呼,而是规规矩矩的写上了“圣上万安”几个字。不知为何,永和帝的心情平复了几许。杨景澄此人有个优势,他极善于将心比心。常能设身处地的为丫头们着想,才落了个风流公子的名声。实则他真算不得好色,只这份温柔体贴世间罕见,但凡同他说过三句话的丫头,就想跟着他过一辈子。

因此,杨景澄在落笔之初,把自己代入了个多疑的角色,自然而然的舍弃了亲昵,尽可能的疏远。当他只是个宗室晚辈时,可对圣上撒娇任性,一旦如今做了储君候选,须得摆正自己臣子态度,再露出一丝天真与愚蠢,方算妥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