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9页(2 / 2)

加入书签

吴子英脸色微变,他没想到耿德兴竟细致如此。刚出京的物资自是不会很过分的,毕竟层层关卡都要吃饭,京里头得给后边儿留点汤不是?而朝廷拨下来的钱粮打个折扣送去卫所乃定例,便是宗室的食邑,说两千户实则只有一千二百户,遑论旁人。可此话涉及朝廷颜面,可做不可说。何况既往驿站里查,谁知道他们查了多少个站?供出了多少个人?

坐在旁边候审的张继臣亦是后背渗出了汗。都察院好生老道的手段,谁能想到他们竟往驿站里查?更匪夷所思的是,驿站里居然真的有来往记录!他虽在礼部,可与吴子英交情匪浅,内里的道道也知道一些。

早年驿站倒是有帐,然朝廷二十里一个驿站,天下驿丞何止万千?让个个皆能识字记账那是鬼扯!是以时日长了,哪里还有甚账目可言。耿德兴此时能理直气壮的掏出账本,只怕是这条线早已埋伏了许久,只等吴子英跳坑!

张继成能想到的,吴子英心里自然更清楚。略定了定神,道:“我早听闻驿丞多不识字,不想去西北路上的驿丞们竟个个如此有才,在那处当差可是委屈他们了。”

耿德兴摇头叹道:“吴大人此话好生糊涂!京里西去的官道直通九边重镇,军报来往、驿马饲养、官员出巡、军需运输皆赖此道。倘或驿丞大字不识、账目不清,如何理的顺这般繁杂之事?”

顿了顿,他朝东边拱了拱手道,“别处的驿站确有目不识丁的,可西北要道上,太后并章首辅三令五申,切记委派细心之人,以免贻误战机。至今全线驿站皆有统一制式的账本,不消驿丞学识丰富,往印刷好的空白处填写人员、马匹、物资即可。此账本年年审阅,为驿站岁考之重!怎么?吴大人竟不知道么?”

正在记录的杨景澄心中一惊,久闻章太后手段了得,今日方算窥见冰山一角,果然心细如发!不由担忧的看了一眼吴子英,生怕他无法招架。

华阳郡公也略有惊诧,章首辅确实提过驿站之事。可朝上唱空话唱大话的多了。甚今冬京城按时清理脏污,必不使明岁雨季六部浸水;甚京畿兴修水利,再不受洪水之困等等等等。

这就好似那狼来了的故事,说的响无人干的事多了,再有人信誓旦旦的说办某事时,朝堂上上下下哪个还能当真?却不想章首辅的人竟把西北大道管的如此严实。

大堂里众人皆陷入了沉静。停下笔来的杨景澄登时无事可做,心里暗自分析起方才的事来。常言道,国家大事唯祀与戎,前半句哄人的不理也罢,自古以来礼部和钦天监糊弄的少了?可后半句却是历朝历代的命脉所在。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