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38页(2 / 2)

加入书签

这普天之下的至尊之位只有一个,说什么异性兄弟,共享富贵甚至天下的话,这真的不过是最正常的拉拢人心的手段而已,谁会真的当真啊?

当年先帝在北境从军时起兵,沈裎一路追随,那时候两人是生死弟兄,感情又好,显然沈裎也懂那些不过都是场面话罢了,所以后来先帝立国以后他压根也没当真,就安安分分做他的臣子。

可是

那也仅仅是因为他懂事,知道拿捏分寸而已。

现在军中好些他和先帝当初的旧部都可以证明先帝确实说过要共享富贵和平分天下这样的话,如果沈砚就是要借题发挥……

最起码,理论上是没人能反驳他的。

萧翊那里气得脸都涨成了诡异的猪肝色,终究也是无言以对,最后为了发泄,狠狠将桌上文房四宝拂落在地。

沈砚蛰伏这些年,确实为起事做足了功课和准备,他和萧翊的使者谈判谈崩之后,都没给对方压制流言的机会,毫不避讳的将自己的原话和当时谈判失利的具体细节都散播了出去,在北境诸城闹得沸沸扬扬。

当年那场旧事里,北境实在是葬送了太多无辜之人的性命,其实真不怪萧翊不会处理事情,他都忍辱负重到那种程度,按理来说也足以安抚民怨军心,做足了一个贤德之君的样子了,在那些尊卑有别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普通百姓和士兵眼里,很多人都该被感动的。

可是

那前提得是所有人都顺着他的意思继续给大家洗脑,全力造势,而不是有个人间清醒的受害者立刻站出来和他唱反调。

萧翊现在的姿态摆的再低,也即便把当初那件事的主谋算成了余元良,但先帝总归是涉身其中的,严格算来还是算那些受害者和他们家属的仇人,但沈砚不然,他与他们同是那场祸事里的受害者,他站出来搞事情,那么从感情上那些旧人自然是要更亲近他多一些的。

所以,短短的时间之内,北境诸城那一大片地方对朝廷就都是一片非议之声,大家一边观望着一边暗戳戳的开始琢磨万一需要站队他们选哪边又要站什么队形了。

北境的民心是沈砚最容易煽动的,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多多少少受到过当初那场祸事的牵连,也不仅是民心,军心亦然,杭泉那些隐藏在朝廷军队里的沈家的追随者明里暗里出力不少,事态发展十分顺利可喜。

同时有关沈砚言辞的风声也很快刮遍全国各地,别的地方赞且不论,京城里本以为余氏一族被追究完了就能消停了,此时又再次陷入风声鹤唳的大环境里,明面上依旧一切太平,锦绣繁华的,背地里却是人心惶惶。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