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17页(2 / 2)

加入书签

暗算了顾泽的人是不是沈砚指使,这不好下定论,但是突然异军突起现世的那支不知名的队伍则一定是他亮出来的底牌。

他做了那件事之后,担心她听闻了北境的消息会胡思乱想,虽然不能明着捎信告诉她所有事发的经过和细节,但是在完事之后叫人送信报平安,依着她那个聪明劲儿,自然很容易洞悉真相。

她从没追问过他私下的行事,唯一所求不过就是他平安罢了。

让她知道这一点,就够了。

虽然崔书宁知道消息已经是一切归于平静之后,但是沈砚在北境亲身历经了一场战事,这件事本身也是叫她只要想想就能后怕出一身的冷汗的。

但是这种心情,还没有人能跟她分享,就连桑珠也不能。

沈砚做的事,一旦拿不稳,就会连累到所有和他有关系的人,桑珠知道了也帮不上忙,却要为此担惊受怕……而且万一走到最不幸的那一步,对桑珠而言她也是知道的越少才对她越有利的。

这已经是崔书宁能给身边的两个丫鬟最大的维护了。

而沈砚,他只是叫人给她送了个口信,没有一张纸,也没有一个字,这也是他在防着最坏的结果,给她所留的最大的脱身空间了。

没有白纸黑字,就总还有迂回狡辩的余地,一旦白纸黑字落在有心之人的手里,那才是真的铁证如山。

因为这个时代信息传递不便捷,崔书宁听到这些消息都已经是十一月底了。

沈砚那边的事她纵然心惊,但确实是真的插不上手,就还是索性强迫自己不去想,但她要计划回京却是得先大概打听一下京城里的大形势的,便写了封信回去,佯装跟崔航聊聊,顺便透露了一下自己可能打算回京过年的想法。

京城出了事,崔航怕她受牵连,回信甚至没走驿站,是派了家里的心腹小厮快马加鞭亲自过来送的。

一封短信,字面上也是报平安,说了些家里的琐事。

崔书宁拆开信封一目十行的看完就随手放到一边,问那小厮:“看这意思三叔是想阻止我回京的,是……京中出什么事了?”

小厮拱手,态度恭敬却又面色凝重:“腊八节那天宫中裕太妃借皇室家宴之机投毒,想要弑君谋逆,当场被擒,事后据她供述看,牵连到了长公主殿下,殿下当夜就被禁军从皇陵锁回京中圈禁听审。老爷收到三姑娘的来信是初十,当时京中才刚事发,虽然还没出个明确的处置结果,但是您之前毕竟是和长公主殿下有些来往的,老爷怕殃及池鱼,又怕您未能及时收到回信会急着启程往回赶,就叫小的赶过来了。老爷的原话……无论京城长公主是否获罪,三姑娘都尽量避一避,暂时不要回去了。”

如果崔书宁以前每年都回京过年,这次赶在这个节骨眼上突然不回了,还容易叫人抓着话柄猜疑她是做贼心虚,但她以前就几年不回京的,这回才出来不满一年,就算不回去也合她以往的行事,倒是好交代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