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页(1 / 2)
这样一来,在有心人眼里,裴云潇的态度,就十分微妙了。
吃喝了两天,赵希哲终于想起赈灾的正事,叫上裴云潇,朝受灾四县而去。
裴云潇一入樊州就派锦年四人暗地询问察访,听说这次暴雨引发山洪,既是天灾,更是人祸。
这四县紧靠山区,连年都会在雨季出现山洪灾害,百姓苦不堪言。
先帝年间,一位极有作为的樊州知府在任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沿着山体修筑了多道拦洪的沟渠、石堤,又号召百姓上山种树,涵养水土。
这个办法果然奏效,樊州几十年都未曾再被山洪肆虐。
今年的雨季,比往年更长、更大,如果那位知府留下的防洪工程依然保养得当,即便真的受灾,也不至于整整四座县城房屋倾颓,死伤无数,全然无往日半分生机!
户部每年都要拨出大量款项用以维护这些防洪的堤坝,裴云潇不相信赵希哲不知道其中的猫腻,她倒要等着看看,他打算作何处置!
“裴大人,赵大人连日来已选派人手搭建土房,安置流离失所的灾民,也照常放粮施粥。巢县县令已被软禁在县衙,赵大人要卑职来问一声,该当如何处置?”
赈灾的官员都知道,裴云潇这次出京是拿了皇帝赐予的“直接上奏”的权力,换句话说,那就是手里握着直达天听的尚方宝剑,比赵希哲这个钦差还要钦差。
裴云潇看着面前的户部官吏,微微一笑:“樊州四县的情况我早已俱实上表陛下,请赵大人只需放心赈灾,等陛下圣断即可。”
那官员愣了一下。
自出京后,裴大人与赵大人就多有不睦,裴大人因职务限制,并不怎么插手赈灾之事,而赵大人做的事,更是很少与裴大人说,可如今怎么好像裴大人什么都知道似的?
官场上沉浮,是人都想长一颗七窍玲珑心。
那官员心思七拐八拐,开始怀疑裴云潇此行出来,到底是为了盯着谁?该不会,也在盯着他们这帮赈灾之人的作为吧?
如果他将此话问出口,裴云潇恐怕会义正辞严的回他一句:“猜对了!”
她的小本本上,记了很多人,很多事……只是这个小本本不是为了上报皇帝,也并非为了惩罚谁,而是留作日后用的!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裴云潇知道这世间功利贪欲之心难以彻底铲除,故也从不强求,或为此悲观抑郁。
可若世道污浊,官场贪腐成风,公道正义丧失,何来清明治世,海晏河清?
历史滚滚,亦有明君理国,清正之臣相佐,换四海承平。
若日后唐桁登基为帝,要的也是四海归心,一派清平之相,她愿意做他的良臣,以这些年来的所见所闻为鉴,亲手打造一个她期待中的太平盛世!
等到那时,她就孤身一人,伴一叶小舟,翩然远去,离开漩涡,去追求自己最想要的自由……
又一日,裴云潇与赵希哲到了另一个受灾县,探查当地的救灾情况。
站在高处,俯瞰城中,卷着枯木石块儿的泥石流虽已止住,却依然顺着地势,缓缓流向低洼的角落,乍一看去,早已与地平线的狼藉山体混为一体,哪里像人住的地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