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页(2 / 2)
裴云潇摇头轻笑:“杨大人是知道的, 只是不愿明说罢了。”
“不过既然本官接掌了考功司事务, 那我的标准, 就只有一个——条理!”
“有条理才能有效率,有效率才会有质量。司内事务繁多琐碎, 不能总是兵来将挡, 水来土掩, 疲于应付。这些事我们年年都在做,就应该梳理出一套足以应对经常性事务的体系, 在此基础之上,加上对突发性事务的处理方法。
杨大人觉得,我的这个提议,是否可行?”
杨谏:……如果他说, 他有点没太听懂,会不会显得他太过蠢笨?
“大人的意思是……?”
裴云潇知道自己的说辞有些偏向现代化, 也不为难杨谏, 便详细解释起来。
“具体说吧,我想请杨大人帮我选出几位最熟悉司内政务的同僚,与我一起,拟定出一本考功司政务册。
以年份划分,将每年司中已完成的、未完成的、和将要着手的政务全部记录在册, 以备随时翻阅查询,和事后检查。”
“比如说……”裴云潇拿起桌上的毛笔,随手在纸上画了个简单的表格:“以时间为轴,将所需办理的政务分类记载,以精简的文字写明所需做的事情,旁边标注好事情的紧急程度,必须完成的期限,还有主要的负责人。”
“当然,还要注意留下些空白,用来随时填充临时出现的事务,以免出现纰漏。”
“将这本政务册放在司内,所有人随时都可查阅做事的进度,作为上官,你我也能更清楚大家做事的情况,随时督促……”
“除此之外,可以再匹配一本切结册,将每个人负责的每项事务写明写清,无论将来是论功还是行罚,都能找准具体负责之人。
不管此事经过谁的手,初办也好,复核也罢,都各有责任,本官自然也会对司内一切事务,负起总责……”
裴云潇越说,杨谏的眼睛就越亮。
他如何听不明白,这样一来,司中的一切工作就都能有一个确切的行动标尺,何时该做什么,谁来做,何时做好,一切都尽在掌握。
而不是每每都到事务临近,才手忙脚乱的调拨人手,做事的浑浑噩噩,管事的不清不楚,平白浪费纠错的时间!
“大人!大人此法简直太妙了!”杨谏激动地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他甚至敢以生命起誓,能想到这么做的人,整个大历,也就裴云潇一人而已!
“大人,司中主事李桓、王曾,还有令史中的八人都在考功司任职了三年以上,对这些事务都非常熟悉,不如就让他们来为大人打下手吧!”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