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页(1 / 2)

加入书签

圣人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他日当你我立于朝堂,当知民心之重,重于泰山。吾虽为官,但官亦从民中来,不能与民同行,必为生民所弃!”

李延嘴巴微张,出神地听着裴云潇这番“民心之论”。

寒窗苦读,汗牛充栋,这些话在先贤经史中可谓老生常谈。没有读书人不知道这些道理。

可等一朝金榜题名,加官进爵,读过的书,立过的志,都会渐渐迷失在纸醉金迷的诱惑与贪婪之中,再也找不回来。

李延也曾立过大志,甚至将“为天下立心,为生民立命”之言挂在屋中。

可进入江东书院后,遇到梁泽、王森,他开始自我怀疑。

如果只有梁泽、王森之流才能往上爬,那他为何要枯守清名?连权臣勋贵都不为国为民,他能做什么?

但今天,裴云潇再一次颠覆了李延的想法。

或许,越是小官,离百姓越近,能为百姓做的事就越多。

或许这些事很小,但能做小事,方能彰显大志!

前方的人群中,唐桁被几个孩子缠着,要他教一首诗来背诵。

唐桁选了一首最简单的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记忆力极好,听过两遍便能复述出来。

“唐哥哥,这诗是什么意思?”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儿问道。

“大概就是,无论野火如何燃烧,都不能剥夺小草的生命。”唐桁道。

“那我要当小草!”小男孩喊道。

“我也要!”其他孩子懵懵懂懂地,也跟着喊了起来。

“谢哥哥,你也教我们一句诗好不好?”川儿因着老村长的关系,还是对之前来过的谢英更熟悉些。

其他孩子听了,也仰着脖子要听。

谢英一愣:“我说了,你们能记住吗?”

“能!”

“那好吧。”谢英想了想:“那我说——”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这首许是难度增加了,谢英足足说了五遍,才有几个大孩子记住了。

谢英又将诗的寓意解释了一通,见孩子们似懂非懂的,只好作罢。

可这些孩子往日里从没读过书,第一次听到这些朗朗上口,像歌子一般的诗句,正是新奇的时候。

一个小孩子眼尖,看见往他们这里走过来的裴云潇,立刻又叫道:“裴哥哥也要说!”

裴云潇被这群“贪得无厌”的孩子们弄得哭笑不得,再这样下去,自己还要说多少诗?他们又哪里记得住?

“那你们要答应哥哥,如果哥哥说的这首诗你们没有一个人记住,就不许再问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