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页(2 / 2)
在古代, 读书人做官后但凡是有了钱了, 除了买房置地给后代子孙留下一份家业后, 大多数的人都喜欢藏书。
古代社会强调:“忠厚传家诗书继世长”, 因而藏书也是给子孙留下的一份家业,而且在交通不发达的社会环境下, 这些藏书很多时候随便拿出去都能换不少银子,藏书中的有些孤本可以说是有价无市了。
在这种情况下,这位邓首辅死后把藏书全部捐赠给府学, 造福无数读书人,而不是留给子孙, 放在家中继续珍藏, 这一点实在是不得不让人敬佩这位首辅。
二人现在达成了一致, 杨云清当即放下手中的书, 整理了一番衣裳后, 就跟着楚嘉泽出去了。
府学很大, 景色也不错, 花花草草还有假山等,一路走来随处都可看到。
除了这些,杨云清还注意到了府学里还有不少已经年纪很大的学子, 看样子肯定得有三四十岁了。这些人之所以年纪不小但还一直在府学里也是和府学的规定有关。
府学虽然每次院试过后只在本府招收寥寥几名学生,但是只要学生没有考上举人走上仕途,就可以一直保留着府学生的这个身份,并没有现代的“毕业”一说。
而且在府学里,只要学生们待满规定的天数后,以后就可以随意进出府学了,就算不来也没有关系。
而且每年能考上举人的秀才那是屈指可数,许多人甚至考了七八次都考不上。这种情况下,许多秀才因为多年没有考上举人,早已经囊中羞涩了,若不省一点,恐怕连下次赶考的路费都拿不出,所以大都会选择继续留在府学里继续学习,这样每年府学里还会发些补贴,还能攒下一些银子。
而且学里夫子们的教学水平也很高,总比他们去外面求学来的好。
因而现在府学里的学子年纪相差都很大,有十一二岁的,也有三四十岁的,这些大家也早已见怪不怪了。
两座藏书楼,因为尊经楼在府学的西北角上,离杨云清他们有些远,所以二人先去的是魁星阁。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