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9页(2 / 2)

加入书签

安排好等会要拍的戏份,赵杭回到休息室,打开视频通话,屏幕里,一个年轻的女孩子兴奋地叫了一声:“爸,我的霸霸!记得帮我搞顾屿的签名,我要十套!”

赵杭:“……”

“你这种老古板居然能拉来顾屿拍戏,爸爸,你成长了。”

“别没大没小的。”赵杭皱着眉头,“该骂我还是会骂的。”

“请不要这样!”女孩子一本正经,“顾屿可是我的偶像,你这样我就告诉妈,你在床头柜下面藏了两包烟。”

赵杭:“……”

从某种程度上说,工作人员认为顾屿后台硬的猜测一点不错。

……

剧组众人等了近40分钟,化妆间里才传来一阵响动,剧本对温彻的描述是一个30岁上下的青年,以年纪来说,顾屿还是太过年轻了些。

不过眼下赵导脸上阴云密布,谁也不敢触他霉头提这事。

“咱们剧组的化妆师应该靠谱吧?”副导演忍不住问。

“那不是您请回来的人吗?”道具一副无语的表情,“赵导也点了头的。”

“……怎么就把这场戏提上来拍了呢?”副导演心里有些急,“回头搞砸了又得挨骂了。”

道具闻言点点头,暗想着今天得小心点,别回头犯了错他自己遭殃。

正这么想着,化妆间的门终于推开,出来的青年一身杰尼亚条纹西装,头发整齐地向后梳,金边眼镜遮盖了过于精致的脸孔,踏步时,对方的脚步保持着独特的频率……不知为什么,脸还是同一张脸,这个新鲜出炉的“温彻”很难让他们联想到顾屿。

化妆固然是一方面,但……

“神态。”严修轻声道,“神态不一样了。”

眼前的顾屿,用的分明是“温彻”的神态。

一般来说,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塑造的“凶手”形象和现实中的凶手是不同的,作品中试图展现凶手“泯然众人”的形象,但实际上,如果凶手真的毫无存在感,或者说,读者观众全然体会不到他的不对劲,那么作品必然没有吸引力。

倒是有作品设置某个一路平凡的人物忽然转为凶手,读者会震惊于这样的设定,却很难产生惊艳感,因为他的思维早就偏离了作者的航道。

反而是那些一直被怀疑、被否定,再被怀疑、再被否定的角色会吸引更多关注,因为怀疑和否定本身都是需要理由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