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页(2 / 2)
尤其是涉及到实验室的使用问题,无论是她本人,还是她带的学生,都有优先权。
这倒不是校方或系里的硬性规定,而是大家不约而同的做法。
担任了小组长之后,肖姗明显更忙了,组里成员不少,几乎涵盖了整个系里的专业老师,不少还是拥有副教授职称的老教师,但他们机械工程系成立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学校连像样的实验室都没有,大家授课几乎都是纸上谈兵,开得科目又少,人的大脑越用越聪明,越不用越生锈,教授们的理论知识没那么全面,动手能力更是不行。
因此,很快就出现了一种奇怪的现象。
譬如,像杨云仙这样的副教授,她进了实验室是不肯亲自工作的,总是拿出一副长者的样子,去辅导那些年轻的老师。
一开始,还真有老师跟她请教,但遇到稍微难一点的问题,杨云仙也答不上来,只是敷衍了事,时间一长,大家自然心里就有数了。
尽管没人请教了,但杨云仙们还是不肯老老实实的制图做实验。
其实,为了避免发生学术上的矛盾,肖姗很花了一些心思,她把整个项目反复研究过了,找出了几个技术难点,把项目拆解成了几部分,征求了两位系主任的意见之后,将老师们又分成几组,分别下发了不同的任务。
这样做的目的,一来效率比较高,二来也防止有人会浑水摸鱼。
真没想到有些人的脸皮这么厚。
如果是钢管厂出现了这样的员工,肖姗作为老板,可以二话不说直接开除完事儿,但这里是大学,不是她的工厂,尤其她不过是个普通的讲师,对方却是如假包换的副教授,年龄至少也长她十五六岁,直接批评是不行的,而且可能还会起反效果。
肖姗很快想到了一个妥当的办法,之前她分小组,原则上用的是平衡术,每个组里都有老中青,目的是让每个小组的实力都差不多。现在她完全推翻了之前的做法,隋建奎和其他两个老教授是第一梯队,以杨云仙为首的副教授等五人是第二梯队,剩下的中青年讲师,按照能力的不同分成第三和第四梯队。
这下杨云仙们不动手是不行了,他们队里谁也不比谁差,个个都是副教授,个个都好为人师,若是还像以前那样去指导别人,因为没有年轻老师,自己梯队的任务没人做,那就势必落后于别人了。
输给隋主任带领的第一梯队不丢人,但总不能输给那一棒子小年轻吧?因此,这些副教授们的态度变得空前积极了,虽然体力上甚至是脑力上都不如青年教师了,但能评上副教授职称,自然个个都是聪明人,聪明人若是认真的话,总会很快有成效的。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