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页(1 / 2)
赵明山摇摇头,说道,“不是的,是这样的,郭大哥,我这儿有一个供货协议你看一下,如果你觉得可以,咱们就正式签一下吧!”
其实上一次郭厂长去北京的时候,他就有这个想法了,不过那个时候他正忙着写论文,没空细想这些。
郭达海只有初中文化,而且他都四十岁了,那些年学的知识都差不多还给老师了,他接过去写得密密麻麻的两张纸,还没看就有点打怵。
前年鹿城百货公司的采购员,第一次上门说得天花乱坠,也是让他签了一个协议,他没仔细看就签上了,没想到按照上面的规定,是不收一分订金先供货,百货公司进一批货,全部销售完再付钱,如果这中间有些品类需要补货,同样不需要一分钱订金。
总之一句话,百货公司几乎可以白拿货,而且只要他说没卖完,那就是没卖完,这样半年下来,百货公司一共进货三次,金额有七八万,但却一份钱也没付。
郭达海甚至为此窝囊出一场病。
吃了这么大的亏,他再怵头也得仔细看了。
郭达海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的看了一遍,不放心,喝了半杯茶,又看了一遍。
这个协议其实很公平,按照上面的规定,赵明山每个月的进货额度必须在十万以上,相应的,海鲜制品厂不能把货物供给北京其它的个人或单位。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具体的细则。
赵明山说道,“郭大哥,你觉得这协议怎么样?从此以后,我每个月必须进你十万的货,你呢,也不能把货供给别人,也就是说,咱们的生意合作,具有很大程度的唯一性,这就意味着咱们彼此都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咱们的合作更近了一步!”
郭达海觉得他说的特别有道理,没再继续犹豫,十分爽快的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从抽屉里拿出公章盖在了协议的右下方。
赵明山将一份协议放到挎包里,说道,“郭大哥,咱们去车间转一转吧!”
二人去厂里的三个车间都转了转,说实话,赵明山虽然也重视产品的质量,但是对于食品来说,最重要的当然还是卫生状况。
好在郭厂长对这方面一向重视,赵明山仔细看过之后很满意。
本来从车间里出来,赵明山就准备走了,郭厂长当然不肯,上次去北京他低估了北京的物价和消费,而且因为第一天没找到人,多花了住旅馆的钱,在北京和赵明山吃得两顿饭,都是赵明山付的钱,回来的火车票也是他帮着买的。
“赵老弟,你要是不肯留下来吃个便饭,那就是看不起老哥我!”
海制品工人只有一百多个,食堂也不算大,但师傅是本地人,很善于烹饪各种海鲜,郭达海说了一声,很快整好了一桌饭菜。
吃过饭,赵明山匆忙往市里赶。
他和肖姗约好了下午两点在书店门口见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