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页(2 / 2)

加入书签

竹架,半透的红纸,下面坠着流苏,上面是竹勾,能挂到房檐上。

陈氏她们在外头煮元宵炸元宵。

元宵一进油锅还好好的,炸了一会儿就在锅里乱蹦,弄的厨房哪儿哪儿都是油。

陈氏使劲拧着沈大娃的耳朵,“非吃炸元宵,你瞅瞅!”

沈大娃觉得耳朵要掉了,“不吃了不吃了,我不吃了,娘,疼,疼!我都多大了,你还拧我耳朵!”

陈氏松开手,“你多大了还收压岁钱。”

沈大娃:“……”

李氏道:“少炸几个尝尝得了,咱们家常年不炸东西吃。”

沈大娃揉着耳朵,使劲点点头,“就是就是。”

陈氏:“你去把灯笼挂上,晚上街上有灯会,带着弟弟妹妹好好看,把人给我看住了,不然腿给打断。”

元宵节晚上有灯会,还有舞狮杂耍,热闹的很。

热闹也乱,街上有拍花子,专拐小孩。

沈大娃拎的清,“我肯定看好大丫二丫,娘,小婶儿她去不?”

陈氏愣了一下,“我一会儿问问,三郎不在,小小她应该不去。”

陈氏声音放轻,扭头看了眼正屋,正月十五,正是团聚的日子。

沈大娃跑出去挂灯笼,他出去没一会儿就回来了。

陈氏真是嫌他,都十七了,还这么不稳重。

竟然还有媒人来问,也不知道瞧上他啥了。

沈大娃手里拿了两封信,“娘,娘!小叔来信了!小叔写信回来了!”

两妯娌俱是一喜,沈羲和去省城都十多天了,可算来信了。

周氏听着声音,忙噔噔从正屋出来,“三郎来信了?”

沈大娃点点头。

周氏道:“快念,三郎写了啥呀。”

沈大娃恍然,两封信,上头都写了广宁沈家,他拆开一封,里面还有个信封,上头写着与家书。

他把信拆开,一边看一边念,“小叔说他在省城一切都好,许先生人也很好,不劳家里挂念,然后冬春交替,您二老注意身体,还说我娘我爹,二叔二婶也注意身体。”

周氏拍拍胸口,“可算来信了,继续念。”

沈大娃看了周氏一眼,咽咽口水道:“没了。”

“这就没了?”周氏问:“信里没提你小婶儿?”

沈大娃又看了一眼,诚实地摇了摇头。

“奶,还有一封信!”大娃赶紧给拆开,里面也有一个信封,上面写着顾筱亲启。“奶,这是给小婶的。”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