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13页(1 / 2)

加入书签

北周的兵马制度,沿用了小皇帝宇文邕父亲制定的府兵制度,上有八大柱国,每个柱国督两个大将军,每个大将军督两个开府将军,总共二十四开府,视为二十四军。六府总领于天官,因此大冢宰宇文护总领二十四军,说出来不怕吓人,每位柱国领兵只有八千,正规军加起来一共——五万!

当然,这只是中央正规军的人数,而且这五万兵马全都是精锐之中的精锐,在宇文护的统帅之下,兵力强盛,以一敌二不是大话。

北周的正规军总共才五万人众,杨兼一口气竟然收归了小四万人,这数量是相当惊人的。

杨兼初出茅庐,声名大噪,一时间威名远播,众人都等着看热闹,哪知道这热闹,看着看着,突然变得……太大了。

京兆长安,大德殿。

殿门紧紧关闭,中官们全都站在外面侍奉,小皇帝宇文邕召见卫国公宇文直,已经召见进去半个时辰还有余,也不知在里面谈些甚么。

大冢宰宇文护奉命进宫,已经到了大德殿门口,中官连忙前来迎接,一打叠的作礼,说:“大冢宰,您来了,听说大冢宰昨儿个又出了一夜公务,当真是辛苦了。”

宇文护笑笑,十足虚伪的说:“都是为了人主办事儿,哪有甚么辛苦的?”

中官赔笑说:“是是是,大冢宰,请您稍待片刻,人主召见卫国公,这会子还没说完话儿,想必也快了,您再等一等。”

宇文护幽幽一笑,说:“不着急,做人臣的,等得。”

宇文护哪里能不知道,小皇帝召见卫国公宇文直还能为的甚么事情?还不是为了杨兼扬名立万的事情?

当初可是宇文直举荐杨兼作为先锋出战,宇文直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想要把杨兼弄死在前线,他觉得杨兼初出茅庐,根本没有本事儿,也没有经验,绝对有去无回。

结果的确是有去无回,但并非杨兼,而是朝廷的兵马,简直是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头!

经过潼关一战,杨兼的兵马急速膨胀,从一万先锋,膨胀成了两万、三万,甚至是将近四万,几乎能与正规军的数量匹敌,小皇帝此时能不生气,能不着急么?

宇文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这会子自然被小皇帝召进宫中喝骂一通。大德殿即使闭着殿门,也能听到里面的训斥声,一声声传出来,中官尴尬的笑了笑,宇文护并未在意,也笑了笑。

大德殿之中的宇文直却笑不出来,此时他低垂着头,弓着身子跪在地上,双手撑着地面,连连认错,说:“人主息怒啊!皇兄……皇兄,弟弟也不知会变成这样……”

“你也不知会变成这样?!”宇文邕“嘭!”一声,直接将文书扔在宇文直的脸上,说:“你好好儿看看,这是边关送来的邸报!你给寡人好生看看!隋国公世子大获全胜,在潼关俘虏齐军一万五千人,斩首蜀国公之子,兼并潼关驻军,你给寡人一字一字的看清楚!看清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