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0页(1 / 2)

加入书签

双方互相试探、暗里斗争,从初到时的敷衍冷淡,到后来几次互不相让的博弈,如今演出结束,他们终于占了上风。

这份尊重是他们靠自己赢来的,凭他们十年如一日练舞的刻苦,凭团里各队的默契配合,凭一个横空而出的舞蹈天才所构思的绝妙创意。

就像沈娇宁一直坚信的,想要得到什么,就去跳舞。

第117章 伦敦5 个人专访

一件事做得怎么样, 全看态度。

酒店把房费退还给他们之后,接送文工团的车也给他们安排好了,不用他们再自己租车。至于先前说“比约定时间完几个小时”的所谓风俗自然也不存在, 车辆按时来接,不但要准时, 还要比他们提前, 早早等着。

同时, 剧院还表示, 他们难得过来进行芭蕾交流,舞团方面希望可以跟他们进一步交流。

文工团答应了,但是不能立刻交流, 需要等他们结束采访。

剧院代表说:“那是当然,等你们忙完再好好切磋。”

风水轮流转,当时舞团对他们爱答不理, 现在成了对方等自己。

他们先去了伦敦周报, 一起去的除了四位接受采访的人,还有翻译安保等人员, 不过其他人都站在外面,最后走进会议室的就只有四个, 翻译是报社安排的。

主要是许英主任在回答对方的问题,介绍芭蕾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森灵》的具体情况,等等。

记者问:“听说贵国对国民的思想控制很严重, 舞蹈创作是例外吗?”

“这些都是误解。目前我们国家, 文艺界非常繁荣,不仅仅是舞蹈,还有电影、戏剧、音乐等, 大家的创作欲非常旺盛,且质量都很高。”许英说,“当然舞蹈发展更是迅速,就芭蕾而言,仅仅去年一年,就涌现出好几部优秀舞剧。”

记者问完许英,又分别问了其他三个人一些问题,都是中规中矩的,最后还是由许英说:“很高兴能够来进行芭蕾交流,相信未来这样的交流会越来越多。”

这是一次很官方的采访,采访前他们就说好了,这次采访主要由许英回答,记者虽然还有很多问题想问沈娇宁,但都只能忍住。

这边的采访只有照片和文字刊登,回答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介绍国内舞蹈界发展情况,尤其是芭蕾的发展,很官方,很正式,也很得体。

到电视台那边的个人专访,就没有那么正式了。

沈娇宁在当地买了一条嫩黄色的长裙,鲜妍娇嫩,比开得正好的花朵还漂亮。

报社只有人录音和做文字记录,这边却是直接把镜头对准了她的脸,还不止一个,因为播放时要在远景和近景之间切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