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页(1 / 2)
沈娇宁被她逗笑了,摸摸她的头:“遇到问题就写信问我。”乡镇宣传队的舞蹈老师水平有限,很多地方都教不了她。
“知道了,谢谢宁姐!”
……
比赛结果还没有出来,但他们至少把刚刚瞧不起人的那对舞者比了下去,算是出了口恶气。
结束了舞剧类和小作品类的全部比赛,大家终于可以回去了。
尤其是对沈娇宁和杜思远来说,这次他们出来的时间都快有两个月,实在太久了,十分想念那个满眼军绿色的部队。
回去前,元大山给全体文艺兵针对这次比赛,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复盘了整个过程中,值得保持的优点和暴露出来的问题:“……我们不是普通的演员,而是文艺兵。既然是兵,无论什么时候,要把集体放在个人之前,拧成一股绳……”
“有些同志在奇怪,舞剧拿不到奖,我为什么要那么早就告诉你们,因为我是把你们当成一名成熟的战士来看待的。”
“你们这里,最晚入伍的也已经有一年了,经历过新兵连和拉练,现在又经历了这样的团体比赛,如果你们到现在还不能完全理解集体和军人的意义,或许现在就应该开始考虑,两年义务兵结束之后,是否要退出部队……”
这天,元主任的讲话长达一个多小时,大家仿佛回到了还在新兵连的时候,站了一个多小时的军姿。
但没有一个人说累,因为这番讲话,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他们未来要一直留在部队吗?如果退伍,他们又要去干什么呢?
他们想,自己肯定是要一辈子留在部队的,在部队生儿育女,等到上了年纪无法演出,就转去文职或者当教员。部队是最严苛的地方,可也是现在最令人安心的地方。
元主任的讲话结束后,大家在回去的火车上,还在互相表明自己要努力一直留在部队的决心。
沈娇宁看着他们,觉得自己心里像是有一本日历。
现在日历已经翻到了1974年,这个时候还没有人知道,再过短短几年,国内就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些正说着“一定要留部队”的人,有不少都改行去做生意。
元静竹靠在沈娇宁身边说:“别人我不敢保证,反正宁宁肯定是会一直跳舞的。”说到这里,她忽然问,“哎,宁宁,那你以后生不生孩子呀?”
这下好些人都往这边看过来,连教员们都看着她。
生育对女舞者的影响,大家都很清楚,也都想知道,像她这样卓尔不凡的舞者会如何选择。
季玉兰跟元静竹知道她跟顾之晏的关系,对她的回答不仅仅是好奇,甚至都想作为参考,自己以后对比适用。
结果沈娇宁很无辜地看了她一眼:“要不是你突然问我,我根本没想到过还有这个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