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1页(1 / 2)

加入书签

哥儿的考卷齐鞘其实已经出完题了,毕竟去年高悦和周斐琦做了非常完善的题库,齐鞘有据可循,今年的试题从整体逻辑上和去年并没有太大差别。

但是这些考试的逻辑和对应的考点,要解释给翰林院的大臣们听,其实比直接帮他们出题还要难一些。毕竟,翰林在大周是文人仕子的最高殿堂,能进翰林的官员都是通过之前的科举层层选拔上来的精英,相当于他们接受的教育就是根深蒂固的传统文化,也可以说他们的思维模式基本已经固定。

这种情况下要让他们接受新事物其实是很难的。尽管这次是翰林院主动邀请的齐鞘,也是他们主动提出想要借鉴一些计司试卷的经验,但齐鞘跟他们分享了两天计司出题的逻辑关系,发现大部分翰林的官员都听得似懂非懂,这其实无形中给了齐鞘很大的压力。

于是,没过两天,齐鞘便找到了高悦寻求帮助。

高悦其实对科举的模式大概知道,但是对于八股文这个文学体裁他是一窍不通。因此,他听说这事后,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他问齐鞘:“你有没有问翰林院为什么突然要和咱们统一考卷的风格啊?”

齐鞘道:“我问了。他们没说清楚。后来是我调查后才知道最近有不少参加春闱的学子都在反映说是咱们给哥儿的考卷试题难度不高。这事翰林那边也找过户部尚书李大人,李大人当场痛批了他们不识货,他们才又找到了我。”

“这就说得通了,”高悦了然,道:“我猜他们大概不是真想听你分享出题的逻辑,而是想知道咱们是怎么做到把高难度的考试简单化的。我建议你明天再去翰林院时先弄明白他们往年出题的试卷都有哪些套路,然后,再根据他们的套路,转化为咱们出题的逻辑,给出建议。这样他们应该就能更容易理解了。只是你可能会辛苦些。”

齐鞘倒是不怕辛苦,他现在满脑子都是怎么把这件事解决,别砸了计司的金字招牌。高悦给他的建议,他觉得可以试一试。于是第二日他再去翰林院,果然先要了之前科举的试卷,又详细问了一番当初他们出题时想要考验的是学子们哪些方面的能力,之后,齐鞘将翰林的话一一记录下来,

之后,他从纸上记录的考点,自己总结出了翰林院出题的套路,再转化成计司出题的逻辑,最终给出了几条建议。这一次,翰林院的官员们果然恍然大悟,他们也通过齐鞘的几条建议,再结合之前几条齐鞘和他们分享的计司出题逻辑,谈论出了统一考卷风格的办法——

那就是,调整或更改他们的出题模式。这样一来,就算翰林院依旧换汤不换药,至少从考题形式上看起来,本次春闱的考卷仕子和哥儿们做得都是一样的题。

对此,齐鞘未发一言。当天回去后便将这事告诉了高悦,他叹息着道:“若是按翰林们的法子,这次的春闱不考也罢。”

高悦沉默了一会儿,道:“这事我来解决吧。”

当天周斐琦回宫后,高悦就将这件事跟他说了,周斐琦听完后,想了一会儿,说:“这事我会交给安国公来处理。他的儿子鱼笺石不是在计司吗,他入计司也有半年了吧,想来他们父子沟通起来要更顺畅一些。”

安国公安国公鱼思钟掌英华殿,统理史、书、典、籍、翰林等,这件事交给他来办最适合不过。有他出面,在加上鱼笺石在背后给他爹出谋划策,相信今年的春闱试题一定能让天下学子们耳目一新。同时,也一定能为大周选拔出真正需要的人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