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2页(1 / 2)

加入书签

周斐琦最近的风格总体概况就是两个字‘高效’,但真正了解皇帝的人其实是可以看出,不知何因皇帝的内心莫名地带着股躁劲儿,就好似憋着股儿劲儿想一次性解决了大周所有的问题似得。

或许,真是因为焦躁,他叫来这三人,便开门见山问:“三位爱卿对改制可有高见?”

到了这里刘、李两位尚书自然不会再沉默不语,该说得不该说得他们可以全都讲出来了,因为他们都清楚,皇帝单独叫他们来,就是想听实话。

刘尚书脾气略急躁,见皇帝问,便道:“陛下,恕老臣直言,如今局势宜稳不宜变。渭水之堤尚未修好,镇南军分兵参与此事,必然导致南境兵力薄弱,若是此时大举推行新政,恐南境外的蛮子心怀不轨,趁虚而入啊,此为其一。这其二,京属多地蛊惑尚未除尽,这蛊惑吃人更甚蝗虫吃粮,微臣以为此时因尽快除蛊稳定民心为主,民心不稳,江山不定,此时绝非行新政的良机。”

李尚书接过话头,道:“这其三便是今年秋闱刚闹出的乱子,这事如今已至数万寒门学子议论纷纷,朝廷声誉受损甚重。近日老臣与刘尚书商议,应及时想个计策以安抚正统学子之心,打消他们对选拔公平的质疑为首要之务。若是不扶正再生变,孔天下仕子寒心,大周人才日渐凋零啊!”

李景等两位元老都说完,才开口,道:“陛下,臣以为新法并非不可行,改制也并非不可改。”

“哦?”

御书房里的三人全都看向他,等着他的下文。

李景道:“臣以为陛下可先行一隅再行全国。”

周斐琦点了点头,他本来也有这个打算,没想到李景这次竟然跟他想到了一块去。他又看向那两个老头儿,就见那两位似在沉思,便又问李景道:“李爱卿可是想到了合适的区县?”

李景抬起头,直视着周斐琦,也不知想到了什么,唇角微微一勾,说了两个字:“蓟城。”

“嗯。”皇帝面无表情地回应了一声,立刻明白了李景的用意——蓟城,新任太守乃是高悦的表叔,新官上任三把火,正是适合除旧更新的时机。

再一点,他是皇帝钦点,代表的是高家,而高家所有人都默认了这是皇帝的嫡系,毕竟周斐琦的生身之父便出自这个家族。

只不过,周斐琦登基之后,这些年并未一味重用,而是扶持李家依仗李家,因此世人都道嘉懿帝纯孝智仁,太后福泽恩重。

可李景今日却提议周斐琦以蓟城为新法的试验点,其用意最起码旁边那两位老人精是觉得李景有意试探,或者说帝王对李家早已暗中心生不满?

但是,周斐琦却更清楚,李景会这么提议,只是在提醒他,后宫前朝自古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你既然宠爱了他,就要为他的将来打算了。试问,一个没有娘家靠山的妃子,只靠帝王宠幸又能走得了多远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