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301(1 / 2)
齐断了多年的人才链重新连接起来。
只有源源不断地培养出更多的人才,这个国家才会有希望和未来。
裴清殊的第三条建议,就是改善考生的考试环境。
这次去地方,他亲自进考棚看了看,发现考生们的考试环境实在是太差了。考棚十分狭小不说,还十分阴冷潮湿。
当时那礼书以节省经费为由搪塞裴清殊,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的。裴清殊在离京之前,看过礼部的相关文书,知道朝廷每年都会拨下去一大笔钱用作科考经费。
不用说也想得到,这笔钱从京中拨下去,经过中间一层又一层的剥削之后,到了地方的时候肯定少了很多。
地方官员要是还想再从中捞点油水的话,那这笔钱就算是彻彻底底的浪费掉了,于国家的人才培养根本没有半点帮助。
不过,这就涉及到吏治的问题了。
裴清殊的第四条建议,就提到了吏治问题,但他知道自己是礼部官员,吏治不归他管。所以他也只能给皇帝提一个醒,具体要怎么做,还是得看皇帝的意思,裴清殊只能言尽于此了。
裴清殊的另外几条建议,就和礼部的差事不怎么相干了。他是以皇子的身份,向皇帝提出自己这一路所看到的问题。
包括某地官兵,强取豪夺,收取过路费用的事情。
还有山西煤矿的安全问题……等等等等。
等到裴清殊与傅煦合力,把他的奏章整理好之后,天牢那边,那几个刺客终于挨不住,招供了。
第136章 结案
刺客们招供的结果,和裴清殊猜测的差不多。这些人果然是大同府的官员派来追杀他的。
只是让裴清殊感觉有些不满意的是, 他们只招出了一个林同知, 却对曹知府只字不提。
说句老实话, 一个五品的同知, 竟然敢刺杀皇子,说他背后没有旁人撑腰,裴清殊是不大相信的。
可这些刺客的身手虽然不差,但也说不上是什么绝顶高手,甚至连皇子府护卫的身手都比不上……可见他们不是什么专业的杀手,的确像是林同知自己养来的手下。
裴清殊怎么都想不明白,这个林同知到底犯了什么大罪, 竟然这样怕查, 甚至不惜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过, 而谋害皇子呢?
他很期待,等林同知被捉拿到京城之后,会给出怎样的口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