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16(2 / 2)

加入书签

  “我就知道这个容二绝非池中物,肯定不会满足于在翰林院里混日子的。”淑妃叹了口气,有些无奈地说:“也是, 他还这么年轻, 以他的才华, 在翰林院里熬着是有些可惜了。只是他做什么不好,就是外放出去做个父母官也成啊,何必要去边境受那个苦?”

  “听姐夫的意思是,如果他去外地做官, 他带与不带皇姐母子都十分为难。还不如让皇姐和小外甥安安稳稳地留在京里, 他随军去长长见识。几个月,最多半年,也就回来了。”

  淑妃忧心忡忡地说:“可你姐夫一看就是个文弱书生,他去军里能做什么?”

  裴清殊安抚道:“姐夫说了,他不会亲自上阵杀敌,就算他想, 父皇恐怕也不会给他那个机会。所以他想看看到时候父皇会让谁出征,到时候给人家做个主簿什么的。”

  淑妃听了,脸色稍微缓和了一点:“那还好,那还好。只是容家和傅家在军中都没有什么人脉,你姐夫如此年轻,可千万别被那些老油子给阴了。”

  裴清殊原本不觉得什么,可听淑妃这么一说,也有点替容漾担心了。

  容漾一个世家子弟,生得白白净净的,能和军中那些大老粗合得来吗?万一有人看不惯他,故意给他使坏,容漾又能不能应付得来?

  担心归担心,但该问的话裴清殊还是要问:“母妃,那您到底同不同意让姐夫去啊,姐夫还等着您的回信儿呢。”

  淑妃无可奈何地说:“人家亲娘都没说反对的话,我一个丈母娘能说什么?他实在想去,就让他去吧。不过回头我得和荣姐姐商量着,看看能不能托托关系,给你姐夫安排一个妥当的位置,确保他平安无事。”

  裴清殊点点头,表示赞同。有些事情,例如科举考试,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自然必须要靠自己的实力去争取。可有些事情,如果能托关系的话,也没有必要假清高,这叫合理利用资源。

  “不过匈奴人隔三差五地就在北边小打小闹似的抢些东西,都已经好多年了,你大哥他们都能应付得了,应当不严重啊。”淑妃处于深宫,只听人说起大皇子立了什么什么功劳时,才知道匈奴人又来大齐烧杀抢掠了,“你姐夫怎么知道一定要打仗?”

  如果只是小规模的犯境,带个几千人去就能解决的那种,一般来说不需要文官在其中起什么作用。

  “我也不知道,这是姐夫自己预测的。”淑妃不说裴清殊还不觉得,听她这么一讲,裴清殊对容漾便更加钦佩了。他自己是因为前世经历过的缘故,才会知道匈奴人的铁骑会踏碎大齐江山。可容漾一个文人,能提前这么多年就认识到北夏对大齐的威胁,实属不易。

  裴清殊知道容漾的预言早晚会成真,只是没想到这一天来的会这么快。

  延和十九年冬,匈奴再次犯境。

  和过去不同的是,这一回匈奴人不是在短时间内烧杀抢掠,捞一票大齐的物资就走,而是迅速地占据了大齐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