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7(2 / 2)
李皎拿着卷轴左右看,又凑到布绢上去嗅。好一会儿,她道:“有快淡了的熏香气息。此香名‘茵犀香’,乃前朝宫室从西域几小国中得到的贡品。后西域战乱,此香已失传。只长安未央宫中留得一些香料,我朝开国时,太.祖曾开未央宫,将其中珍宝万千用来赏赐功臣名将。到现在,未央宫中有这种香,还有几家名门应该也保留此香。”她停顿一会儿,“陈年往事,我有些记不住了。一会儿我写份名单,你拿名单去查那些个名门世族好了。”
李皎手摸下巴:“凉国、未央宫、长安士族……大魏看似太平,其下暗潮汹涌,都在蠢蠢欲动啊。”
明珠敬佩地去为公主殿下拿纸笔。过了这么长时间,香气已极淡。明珠即便是觉得有熏香,却不知是何,心中也不以为意。李皎能闻出这“茵犀香”,是她身份高贵,常年教养所致。能从“茵犀香”中锁定几家目标,乃她记忆超群。
明珠端来了小几和笔墨,笑着夸殿下:“您还能记得太.祖把香赏给了哪些人家,记忆这样好,实在太了不起了。您要是男儿郎,比朝上那些整日争吵的大夫们厉害多了!”
李皎面上却并没多少高兴之色:“不过是年少时残留的生存能力而已。”
明珠便不开口说话了。她虽然才到长公主身边两年,却对公主的身边事用心打听过。长公主与皇帝陛下是亲兄妹,现今泱泱大国,可说是这对兄妹争来的。然昔日做皇子做公主时,这对兄妹却吃尽了苦头。据说是当年的太子去外宫私巡时,看中了秦淮一歌女。那歌女,便是这对兄妹的母亲。然太子与歌女一夜.欢.好后,很快厌烦,回去了长安,又对太子妃颇为愧疚。再后来,歌女与长子被接入东宫,待遇却并不好。且一歌女,也应付不来长安贵女们的手段。
无论是当时的皇后,还是当时的太子妃,都十分厌恶这位歌女。太子向着母亲和妻子,从不曾为歌女和歌女的子女说过一句话。
最后歌女郁郁寡欢,在无人问津的后宅中病逝。
李皎与兄长少年时成长的环境,可想而知。
然这对兄妹也十分厉害。
少年时,就能跨过太子那一层,兄长被封为“平阳王”,妹妹被封为“信阳公主”,在长安未央宫中,算是站住了脚。即使是面对当时他们的生父太子,二人也可以不卑不亢,不再如幼年时瑟瑟缩缩,大气不敢出。
开了新朝,皇帝登基,公主成为长公主。随着兄妹二人在宫廷中越走越高,昔日恩怨随那时的宗亲们几乎灭门已经消亡于历史长河中。世间少有这样的少年郡王,在夺皇位之争中,直接与自己的父亲对上面,拔起剑。父子相争,子更胜父。少年平阳王最后诛杀了生父太子,逼死了一众皇亲,才能登临绝顶。而今留下的几位郡王,都活得安分,谁也不敢在两兄妹面前提旧日东宫之事。
明珠也不知。然她大约能猜到,李皎对幼年时的遭遇,应该是深恶痛绝,没什么想念的。
明珠恍惚思索这些时,李皎已经将名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