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15页(2 / 2)

加入书签

刘彻果断说道:“郡县考试先行。”

刘谈心说,郡县没有教学的地方,考生必须是读过书的,这年头也只有家里有点底子的才能读书。

不过他没有提,什么都是一步一步来的,当百姓发现多了一条出路,那么他们就会对读书这件事情爆发极大的热情,人一读书就会摆脱愚昧,而朝廷一般不太希望全民摆脱郁闷,所以肯定要限制一下学习资源,怎么限制?当然是官办学校,然后卡一下入学资格,不是在官办学校毕业的没有资格考试。

这不就结了吗?

所以他一点也不担心这些问题,他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那进士要怎么安排?北境国是儿臣安排了学馆。”

刘据不假思索说道:“那长安也安排就是了。”

刘谈轻轻说道:“那个……有点费钱。”

刘据:……

其实这个时候,在场的除了刘彻,基本上都已经开始跟着他的思路走了,所以当他说北境国都在办学馆让进士继续学习之后,他们也就下意识地跟着走。

结果忘记了北境国那边体量小,再加上刘谈不差钱,如今北境国也不怎么差钱了,所以能办这个学馆,但是长安这边……作为一个国家,就没有钱够用的时候!

要不然刘彻也不至于听说要开海上之路就直接让刘谈去找桑弘羊谈这件事情,直接将这件事情提成了首办的事情。

所以让长安这边直接建一个学馆负担所有学生的学费和衣食住行是不可能的。

刘彻一想到北境国那个学馆的形式也忍不住脸色发绿,刘谈一看他爹这个表情,想了想说道:“其实当初北境国这么做也是因为那些进士都很贫穷,如果不减免各种费用的话,很可能他们根本无法留在朔方城,不过,霍光也说过长此以往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儿臣一直在思索换一种方式。”

刘彻立刻问道:“换什么方式?”

刘谈说道:“收取一部分住宿费,然后吃饭让他们自由选择,学馆会提供食堂,他们可以自己花钱去买。”

桑弘羊的思路终于找到了,他立刻问道:“那若是学生出不起呢?”

有些人穷是一时的,但总有穷人,现在刘谈是为了照顾那些穷人没有收钱,那以后那些穷人家的子弟怎么办?

刘谈说道:“给他们勤工俭学的机会啊,学馆里很多事情也要人来做的,比如说公共场合的卫生打扫,食堂一些打下手的活计,给他们机会养活自己呗。”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