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9页(2 / 2)

加入书签

可杜周偏偏想要挖出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说刘屈牦跟赵氏遗族到底有什么关系,宫里的赵氏遗族是不是他暗中送进去的。

虽然从时间上看那些赵氏遗族入宫的时间早于刘屈牦当丞相的时间,毕竟入宫时间短的也很难得到真正的有效信息,但问题是刘屈牦又不是出仕就当上丞相的,也不知道他仗着皇室子弟的身份暗中做了多少这种勾当。

杜周忙活了整整两天两夜才将事情都捋顺清楚。

一开始刘屈牦还坚持自己是冤枉的,说是北境王诬陷。

之前仓促之间刘屈牦只以为自己这边走漏了风声,让刘谈找上门来。

等被扔到天牢之后他才反应过来,不对啊,他的谋划连亲儿子都没说过,所有人都以为他是要扶持昌邑王上位的,根本没有想到他的身上过,还是当天晚上要起事的时候他才跟自己的儿子和党羽说了,保证说完就能直接动手,不会有任何消息泄露。

所以北境王殿下肯定不可能提前知道真相。

不得不说在某些程度上刘屈牦的脑回路可能跟刘谈的十分相似,他第一反应就是刘谈当时根本没有证据,他就是纯粹没有耐心了而已。

所以他原本还扛着的,然而他扛着有什么用?他的党羽甚至他的儿子都没抗住,纷纷承认了。

这时候倒是不能说那些人贪生怕死,而是杜周的手段实在是太酷烈,他们宁可下一秒就被判处斩砍头都好过这样零零碎碎受苦。

刘屈牦最后扛不住虽然承认了自己谋反,却不肯说他跟赵氏遗族的关系。

杜周查遍了所有的资料才得知刘屈牦的母亲姓赵,再一细查,可不就是赵氏遗族么。

刘胜一生贪花好色,睡过的女人不知道多少,刘屈牦都是一夜风流的结果,又哪里会去细究这些女人到底是什么身份从什么地方来的?

不过刘屈牦倒是并没有想过替赵氏遗族做事情,他跟赵氏遗族也不过是互相利用罢了,赵氏遗族想要扶他上位顺便光复家族,而刘屈牦当年只是一个不受宠的庶子,连个爵位都没争上,这时候突然出现一帮人要帮他,他怎么可能不要?

杜周逼问了半天最后也就得出这么一个结果,只能不甘心的前去复命。

实际上自从刘屈牦入狱之后,无论刘据还是刘谈他们两个都没在这件事情上过多关心了。

刘谈撤回了他的精锐团,卫不疑带回来了昌邑王,而卫伉带回来了中山王。

这两个人在入京的时候还在吵吵嚷嚷要见太子——他们没说要见北境王,在他们眼里北境王简直就是冷心冷情没心没肺的人物,简直不顾念一点亲情,传闻中太子是个温和敦厚的好人,所以他们打算从太子那里下手。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