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7页(1 / 2)

加入书签

刘彻失笑:“霍光也未曾任职过郡守,难道你也要他去吗?”

刘谈摇头:“不一样的,霍光可是在父皇身边长大的,天下间还有几个人有这样的运气和才情?儿臣这里也不是事事以考试论的,若是有这样的人,不考试也可以做官,但肯定不会像霍相一样上来就身居高位了。”

刘彻问道:“所以你是想要科考和举荐并行?”

刘谈点头:“没错。”他轻咳一声说道:“考试毕竟首先要考的就是读书,现在大家子弟读书好的本来就少,而且……”

“而且很么?”

刘谈小声说道:“让锦衣玉食的小郎君们跟普通百姓一起去考试,也怕他们心高气傲受不了,更何况到时候自家人也是要照顾的。”

这个自家人当然说的是外戚,比如说公主之子一类的。

刘彻揉了揉他的头说道:“你这样朕也就放心了,明日就去看看你那新鲜出炉的三甲吧。”

刘谈高高兴兴应了一声,知道科考这件事情在刘彻这里算是过了明路,而刘彻没有说要长安也实行却也没反对,看来就是想要观望一下。

刘谈可一点也不怕观望,考试这种东西算得上是种花家的千年文明,经过那么多年的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

刘谈甚至都不需要过多回想,只要根据自己考试的经验外加对历史上科考的了解,再结合大汉的实情做出一些细微的改变就能挑不出任何问题。

哦,唯一的问题可能就是之后会衍生的作弊问题。

这个吧,就算是刘谈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高科技如后世作弊还能层出不穷呢,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但凡查出来就严惩,用酷刑震慑住这些人。

可也会延伸到有人利用科举来打击政敌。

刘谈虽然担心这些却也不去过多思考,没办法,真的畏首畏尾那就什么都别做了。

而刘彻也的确如刘谈所想,在保持观望。

这一套体系听上去的确不错,饶是他也挑不出毛病,但是听上去不错跟是否合用是两个概念。

正巧北境国已经开始这么做,刘彻干脆就想观察两年。

那边皇帝父子在考虑科举要如何形成大汉的正统制度。

而驿馆里的考生则在焦急的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第二日一早,朱山拊等人原本起了个大早想要去皇榜下守着。

结果等起来一看发现坊门还没到开的时候,只能继续焦急等待。

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时间没到,但外面却想起了敲锣打鼓的声音。

儒生们听了着实一惊,不由得有些诧异,心想是谁这么大胆子竟然敢在这里放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