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56页(2 / 2)

加入书签

君王担社稷,皇子守国门,这句话听上去的确很振奋人心,但谁的儿子谁心疼啊,大汉已经很强大,哪里还需要他的儿子去冒险?

什么?你说燕王的诸侯国也跟匈奴接壤?

宠爱的儿子跟不宠爱的儿子能一样吗?

刘彻一向都很双标,到了刘谈这里是想办法不让他去,到了燕王刘旦那里就是在儿子写信诉苦的时候,则是直接发策文给刘旦,勉励他镇守边陲,成为大汉的藩篱辅翼。

对于他这一点大家都已经很习惯了,所以当北境国国相这五个字摆在眼前的时候,许多人都面面相觑。

感动之后理性回归,大家都不太想说话。

能参加小朝会的官职都不低,大部分人不会成为国相,而那小部分人不是自身有潜力就是背后有势力,他们为之努力的是九卿的位置,所以也不会选择去当诸侯国的国相,但是无论让他们提名谁这都是在结仇啊。

有许多人之前早就听到风声要给五皇子和六皇子封王,甚至皇帝给五皇子选了齐地为封地都已经传出来了,那个时候大家都摩拳擦掌想要争一争这个齐王国相的官职。

现在……都哑火了。

朝堂上一片安静,大家都知道不该这么不给五皇子面子,可也是真的张不了口。

刘彻看向刘谈,刚想张口说没有国相,不能就藩,让他回去好好想想。

结果还没张口,就看到有一个人突然站了起来。

刘彻抬眼看去发现居然是霍光。

霍光手执朝笏,对着刘彻行礼说道:“臣愿随北境王前往北境国。”

刘彻有些诧异地挑了挑眉,而刘谈则惊了。

别说是他,就连刘据甚至其他大臣都有些震惊。

霍光是朝堂上特殊的存在,谁都知道虽然现在他只是奉车都尉,上次那么大的功劳也只是给了个光禄大夫,但早晚会给个九卿部丞之类的官职,而未来九卿之位必然有他一席之地,甚至御史大夫或者是丞相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现在他说什么?要去北境国当国相?

脑子没问题吧?

刘彻问道:“你想好了?”

霍光正色说道:“臣想好了,臣之兄长视剿灭匈奴为毕生目标,臣不才,文韬武略不及兄长半分,却也愿继承兄长遗志,辅佐北境王镇守边陲。”

他说完之后朝堂上瞬间哗然,这一次比之前刘谈要求朔方州作为封地还要热闹一些。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